沈联涛:是多边主义在消亡,还是美国单极主导的“多边秩序”?

2022-10-10 09:00     观察者网

【译/观察者网 郭涵】

全球多边主义体制已死了吗?中美竞争经常被描述为两种不同世界主张、价值观与信仰体系间的存亡之辩。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熙攘的世界中,确实存在对多边主义的不同定义。

《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道,因共同利益、互惠精神与相似的价值观或意识形态而团结起来的"三个或以上的国家,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组织过程"--是为多边主义。这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七国集团统一口径后的定义,其中美国是实际上的领导者,成员还包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与日本。

这样一个多边世界秩序,围绕三组国际机制来运行:联合国(处理安全议题和文化、粮食和卫生等福利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外贸议题),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生子--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组织(金融议题)。

由于当时的优先事项是重建全球经济,其他国家乐于接受一个单极(美国)主导下的多边主义,一个专注于贸易、金融与发展的多边主义。冷战时期,由于苏东阵营军备强大而经济羸弱,地缘政治受到了限制。有"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所护航,全球发展得相对顺利。

1944年,二战同盟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参加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图自:联合国

讽刺的是,这套体系的成功,却带动一批新兴国家的崛起,反过来对体制的存续构成"挑战"。中国、俄罗斯与印度还有其他国家,都开始"挑战"这套秩序。

随着乌克兰战争爆发,七国集团与新兴国家间的尖锐矛盾,已经前所未有地暴露。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要继续走美利坚单极主导的多边主义,还是选择拥抱多极背景下的多边主义,而与之相关的规则还有待修订。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们就注意到这个趋势,当七国集团承认他们必须接纳新兴国家后,二十国集团得以组建,包括了中国、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阿根廷、墨西哥、韩国、澳大利亚与欧盟。

今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将在巴厘岛举行,并讨论从金融到外交事务、粮食供应等一系列广泛的话题。然而考虑到七国集团拒绝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对话,巴厘峰会能否在气候变化和世界和平等议题上取得全球共识,还有待观察。

现有国际秩序的三大支柱,正深陷困境。由于美国否决了违背其自身利益的判决,世贸组织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已经停摆。关税正卷土重来,美国单方面施加的制裁,已经威胁到全球供应与支付链的完整性。

金融领域,美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即便IMF在去年向特别提款权(SDR)中注入了6500亿美元,世界银行与其他多边发展银行手上的资源加起来,对于解决气候变化、全球债务困境和其它全球公共产品匮乏等问题,依然是杯水车薪。

美国从过去靠外交与谈判解决问题,如今却越来越倾向于将金融工具武器化,单方面制裁媒体、个人、企业与国家,甚至发动军事冲突。这是造成当前国际秩序严重的两极分化与对立的根源。

塞尔维亚裔美国经济学家米兰诺维奇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