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临死前说过“朕非亡国之君”崇祯为大明真的尽力了吗(2)

2025-04-24 07:42  互联网

魏忠贤

02启用大将,解决外患内忧,崇祯对过也错过

崇祯上台后,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边患",也就是辽东后金势力对明代的威胁。

后金崛起于万历皇帝时期,万历平时关注不够,任其发展,以致酿成后患。崇祯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对付后金,比如崇祯在辽东花巨资修建"关宁锦防线",并且重新启用了有胆识的大将袁崇焕抵御后金。袁崇焕很有军事才能,可是在天启皇帝时期不得魏忠贤喜欢而辞官回乡,现在崇祯重新启用他,可谓人尽其才。袁崇焕也不负众望,成为了大明辽东防线的守护神。

惋惜,崇祯耳朵软。后金一看袁崇焕厉害,于是使用反间计,散布袁崇焕拥兵自立之谣言,崇祯召回袁崇焕,没心没肝地将袁崇焕杀了。可见,崇祯是有识人之明的,可是却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最后被人利用。

崇祯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李自成义军。他又用对了一个人--孙传庭,孙传庭也因讨厌魏忠贤,弃官还乡10年了,崇祯还是要他出来任职。孙传庭骁勇善战,狙击义军屡屡得胜,并擒获了"闯王"高迎祥。惋惜,1643年,崇祯瞎指挥,逼固守潼关的孙传庭主动出击李自成,结果中伏,大败,不久阵亡。

03解决财政危机,崇祯伤透脑筋,一败涂地

崇祯面临的第四个问题是财政危机,在这方面,崇祯伤透了脑筋。

那时候江南富裕,工商业十分发达,明代本来是可以在江南收商业税, 以解决日益困窘的财政危机的。可是,江南地主与商人们有东林党撑腰,东林党一听崇祯要收商业税,就大谈为君之道,不能与民争利,不让收。崇祯一国之主,纠缠不过东林党,只好放弃。

崇祯又想到向众多的官员收费,他先向官员们灌输文官不爱钱的观念,然后要官员们定期上交固定数额的银两,结果没有得到官员们的响应,不了了之。后来,崇祯要求官员们捐款,解决军费问题。最著名的那次捐款我们都了解,在闯王攻占京城前夕,崇祯苦苦哀求下,收到捐银20多万两,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滑稽的是,闯王入京,还是这些大臣,禁不住严刑逼迫,共捐出七千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