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立储制度的建立,让皇位的继承人选变得不再确定,每个皇子都有机会继承皇位,所以到乾隆时期,他的任何一个儿子都有机会继承皇位。嘉庆只是乾隆的第15子,在嫡长子继承制下,他继承皇位的希望很渺茫,但在秘密立储制度下,他有很大机会继承皇位,所以他继承皇位适合规则。
乾隆活了83岁,他当了60年皇帝,当了3年的太上皇,乾隆有机会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由于他处处学习效仿祖父康熙皇帝,乾隆为了避免在位时间超过祖父康熙,所以承诺当六十年皇帝后就不当了,于是在他做了60年皇帝,80高龄的时候,他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嘉庆。
乾隆当上皇帝后,也按照秘密立储君制,写好了遗诏,将一份藏在了内廷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一份自己拿着。诏书上的内容是个秘密,按照规定,先皇去世前,别人是不能了解的,但由于乾隆在位时间太长,而且他开始立的两个皇子都已去世,所以没有了利益瓜葛,因此乾隆在晚年的时候,透露了此事,他最开始立的两个储君是二皇子永琏和七皇子永琮。
乾隆因为受汉人文化影响,所以他想将嫡子立为储君,乾隆最开始选的是嫡长子二皇子永琏,但惋惜永琏在9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随后乾隆考虑将嫡次子皇7子永琮立为储君,但永琮在2岁的时候,就因天花去世。
两个嫡子都已经去世,再加上当时乾隆年龄渐长,所以他开始考虑让庶子继承皇位,当时乾隆有5个庶子,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这几人中,永璜和永璋因为被乾隆责斥不懂礼数,所以乾隆不打算将皇位传给他们两人,而永珹和永瑢,已经过继给了旁支,所以他们两人也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只有永琪深得乾隆喜好,但他却英年早逝。
好在乾隆在1766年之后,又连续生了10个儿子,其中5个嫡子,即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皇十七子永璘,这又让乾隆重燃了将皇位传给嫡子的想法。
其中,乾隆的儿子中,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早夭,所以乾隆可选择的传位皇子,只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
这5位皇子,皇八子永璇举止轻浮、皇十二子永璂不重视骑射,都不讨乾隆喜欢,两人不在乾隆的考虑范围内,而皇十二子永璂,他的生母是乾隆的皇后那拉氏,但那拉氏和乾隆有矛盾,这也影响了皇十二子永璂,而皇十七子永璘资质平平、年龄尚小,没有任何优势,乾隆也没有考虑他。
这样算下来,只剩皇十五子永琰了,所以发生在康熙时期的夺嫡之争,在乾隆身上没有发生过,由于乾隆在位时间太长,很多皇子都先他一步去世了,而剩余的皇子,大多都没啥竞争力,他们也没有像康熙的儿子那样,拼命的争夺皇位,所以嘉庆很容易的继承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