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暐说:"朕因不为天所庇佑,早年丧父,先帝嘱托惟有依靠二公。二公是品德高尚的皇室宗亲,功勋超过鲁、卫,辅翼王室,辅导朕,博爱众人仁慈和顺,坐而等待黎明,虔诚辅政朝夕戒惧,美德达到了极至。因而能对外扫除群凶,对内治理九州,四海平安,政通人和。由于宗庙社稷的神灵庇佑,但也是二公的功劳。现在关右有尚未臣服的氐人,长江吴地有战火后残存的贼虏,正要仰仗二公出谋划策,来统一安定天下,怎能谦虚让位,而辜负授予要职的重托!二位王公请舍弃二疏独善其身的小德,而成就周公复兴功业的大志。"慕容恪、慕容评等坚决请求还政,慕容暐说:"建立功德的人一定要以善始善终为名节,辅佐王命的人则以成就大业为功。二公与先帝开创宏伟的基业,顺应上天之命,将要扫荡平定诸路贼寇,继承恢复盛周般的事业。灾祸横流,日月失去光辉。朕以区区一身,不称职地担负起宏大的事业,不能实现先帝的遣志,致使两方贼虏阴魂不散,所以功业未见成就,怎可身退。再则古来为王的人,不以拥有天下为荣,而心忧四海勇挑重担,这样才能使天下盛行仁义礼让的风气,而使家家都有淳美之风值得称颂。现在道德教化还不纯净,敌寇如鲸鲵尚未消灭,宗庙社稷的重任,不仅是朕一人,也是王公忧虑之事。应当思考用什么办法来安定拯救万民,平息灾难使世风敦厚纯朴,流芳百世,步周漠汉遗踪,而不应崇尚追求个人的名节,而违背大公。"于是拒绝他们辞让的奏表,慕容恪、慕容评等便作罢。
时慕容暐的钟律郎郭钦呈奏章建议,以慕容暐承续后赵武帝石虎之水德而为木德,慕容暐听从了他的建议。
建熙七年(366年),慕容暐派抚军将军慕容厉攻打东晋太山太守诸葛攸。诸葛攸逃到淮南,慕容厉攻克了兖州各郡,设置了地方长官而返回。
恪死评乱
建熙八年(367年),慕容恪患病,十分忧虑慕容暐不能把政权控制在手。慕容评性格多疑,大司马的地位不能受到众人瞩望。于是,慕容恪召见慕容暐之兄乐安王慕容臧并对他说:"现在强秦(前秦)依然飞扬跋扈,强吴(东晋)尚未顺服,两方敌寇都怀有进攻掠取之心,只是找不到理由而已。安危在于得到胜任其职的人,国家兴旺在于有贤能之才辅佐,如果能推举贤良任用忠臣,家族和睦,那么天下不足我们图谋,二方贼虏怎能作乱呢!我以平庸之才,受到先帝顾命嘱托之重任,常想扫平关陇,荡涤瓯吴,希望继承实现先帝的遗志,在适当的时机推辞重任。疾病难治而我不久于人世,恐怕意愿不能实现,所以死而有憾。吴王慕容垂天生才智杰出,谋略超越一世,司马的职责是统领兵权,不可以任非其人,我病终之后,一定要把职位授予他。如果论亲疏关系的顺序,不授予你,就应当授给慕容冲。你们虽然才识聪明,但尚未能经历灾难,国家的安危,确实在于这一点,不可被私利蒙住双眼而忘记忧患,招致终身悔恨。"又把这事告诉了慕容评。过了一个多月慕容恪去世,其封国都为他哀痛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