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卡“空中”改变生活,未来手机将被淘汰?(3)

2022-09-30 15:46     腾讯

03

电信诈骗,不是eSIM能解决的问题

刘兴亮:eSIM卡对抑制电信诈骗会产生帮助吗?

吕廷杰:电信诈骗还是有可能发生在eSIM卡的使用过程中。

比如,苹果手机用户可以支持两个号码,用户可以方便的切换运营商甚至切换自己的UDID(iOS设备的特殊识别码),但是还是会接收到诈骗信息。

诈骗者也有可能利用切换运营商或者切换UDID不断的更改他的设备和账号,这就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关于网络诈骗目前还不能在此终端层面能够解决,而需要在智能网层面,号码映射方面去解决问题。

为什么运营商拦不住电信诈骗?因为有时诈骗号码是一个正常号码,是通过类似套牌的方式将电话拨通,再通过虚拟号的形式将号码ID进行映射,所以我们始终无法看到真实的号码。

现在运营商也在努力解决电信诈骗的问题,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想解决电信诈骗问题,仍然需要很长时间。

刘兴亮: 我们的目前的eSIM卡相应的专利,标准,都是美国公司主导,安全方面是否会存在问题?

吕廷杰:移动通信技术的任何技术进步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互联网也是美国人做出来的,早期在2G时代时几乎移动通信技术都是国外的,当时很多人会担心有很大的安全问题。

3G时代我们开始发力,拥有了中国的国际标准,4G时代我们开始并行,直到5G我们领跑。现在5G专利中三分之一是来自于华为,所以美国人会担心其中关键标准的技术解决方案的细节。

eSIM卡技术现在是由国际移动通信组织与各个成员共同确认的标准,SIM卡也可以作为提供标准对某些个环节算法上做出贡献,所以我认为没有什么太大的安全问题。

国际上通过的民用的技术标准除了技术本身有问题之外,是有安全性的要求,不允许开发厂商在其中有"小动作"。

但是技术越先进,特别是软件越多,风险就越大,没有漏洞的软件是不可能的,行业面对这个问题,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如提高它的安全性,在空中下载时为你的邮件提供安全服务,而这也是一个商机,可以成为卖点。

刘兴亮: 怎么保证空中下载的证书是GSMA颁发的还是运营商颁发的?

吕廷杰:现在包括美国一些客户也在吐槽空中下载证书的问题,现在是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初级的加密手段,但这种加密锁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若想破解非常容易。

欧洲的相关证书颁发,既不是运营商,也不是终端制造商,是第三方公司。

有一些专门的公司,基于现有模式介入到证书问题中,它的证书不涉及到私人信息,只是给你一个能够让设备与运营商号码关联起来的证书。好比身份证,在乘坐飞机是必须要使用,但如果我进入小区要验证身份,小区为了方便寻找第三方公司为我制作了一个身份证件,同样可以使用第三方证件进出小区,使用eSIM卡的手机也就是这样的逻辑。

为了避免运营商去找第三方公司,避免终端公司控制,行业现在也在研究这种模式以及应对策略。

04

未来10年,手机可能会被淘汰

刘兴亮: 随着将来eSIM卡的大规模应用,未来实体的SIM卡会不会越来越少,最后被淘汰?实体SIM卡受到冲击哪些产业会面临问题?相关产业或者从业者,应该怎么样去应对?

吕廷杰:首先eSIM卡的目标就是淘汰实体SIM卡,我认为如果运营商的超级SIM卡开发成功,不一定能淘汰实体SIM卡(仅仅指的手机)。

另外SIM卡的相关产业,其实它的市场集中度比较高,如果SIM卡使用减少那么相关产业也可以去"跳向"超级SIM卡,再进行生产。

但我也认为传统制造SIM卡的企业不可能转去eSIM卡领域,因为手机或者终端领域供应链是配套的,SIM卡则是与运营商合作,为运营商定制。

然而,eSIM卡与SIM卡两个的商业生态不同,eSIM卡手机厂商一定会找它可控可管理的厂商帮助制造eSIM卡,所以我觉得对实体SIM卡厂商影响不会太大。

刘兴亮: 能不能预测一下到今年年底整个eSIM设备市场规模会达到什么水平?

吕廷杰:日本有相关调研表明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认为平均一个人是4.5个穿戴设备,包括眼镜、老年人的心脏监护、鞋、腰带等等,关联4.5个设备,数量就是手机号码存量的4.5倍,拥有四倍多的成长性,这个市场非常巨大。

来源:视觉中国

刘兴亮: 未来eSIM卡的推广,是否会淡化手机号,只有用户的概念?

吕廷杰:我觉得会有这么一天。整个网络的发展过程中,现在Web3非常火热,就是区块链赋能的互联网的应用,它要解决什么?

我们第一代的万维网叫Web1.0创造了网址、搜索引擎,你可以去搜索想看的东西,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所感兴趣的内容,这衍生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包括雅虎、搜狐,新浪,网易实现了可读互联网。

Web2.0是让每个人都拥有了发声通道,因此又带来一场革命,叫做商业引擎。我们有了社交网络,有了微博,微信,抖音,每个人都成了内容的生产者,也成为了内容的消费者。但是在这个时代,我们既不拥有自己的数据,也不拥有自己的账号。

互联网将来的发展一定是让我们不仅可读可写,还可以拥有。

​ 来源:视觉中国

大概在五六年前,我在深圳参加中国IT领袖峰时很多人让我起草一个未来八大趋势,我认为未来十年之内手机可能就会消亡,我现在依然坚信,但可能不会那么快。

我认为未来不是不会去进行通信,而是通信载体可能是腕表、眼镜,也可能是我的穿戴设备,接听电话可以直接用智能耳机,不用必须拿起电话再接听,这也就意味着手机上的功能被分散了。手机的功能被打散,成为各种可穿戴设备,每一个设备完成他手机中的某种功能。

那时候必然是eSIM卡的时代,消费者肯定不会在穿戴设备中插入SIM卡,所以我认为十年之内手机将会走向衰亡,这可以做一些大胆预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