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墨灿将 VOVA 品牌推出市场,定位也是全品类跨境电商(和如今的 Temu 相似),主要市场是欧洲。2019 年末,VOVA 从墨灿剥离,与拼多多、乐贝、墨灿再无关系。其次,作为谷歌前员工,黄峥本人曾对跨国企业「本土化」有着深切的理解。他曾经说过:「Google 让我有机会近距离的体会和理解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难,以及和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竞争。
一方面,跨越空间和文化的障碍,获得公司总部 100% 的信任和授权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在没有足够信任和授权的情况下要去面对跟进市场的快速迭代,应对各种商业的非商业的,规则的潜规则的竞争更是不容易。」
如果说出海的"基因"是对海外市场的理解的话,拼多多并不比其他大厂差,甚至更优;但从「软件」和「硬件」上看,拼多多则优缺并存。出海之后,拼多多难以获得国内流量的软性支持,这是一大劣势,但在硬件上,拼多多丝毫不落下风。
拼多多深耕国内电商多年,和全国各大产业有着良好关系,拥有极具性价比的供应链。丰富的资源和数据,在选品和招商上都更加简单。这个优势,让其可以提供物美价廉、极具竞争力的产品。而拼多多出海的另外一大优势是在于,跟 OPPO 创始人段永平关系密切的黄峥,在海外拥有一大票"兄弟公司"。比如东南亚快递"龙头"极兔,他的创始人李杰也是是段永平的门生。
8 月极兔快递和海航货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推出主打欧美小件寄递业务的极兔旺宝,这都为极兔快递在欧美物流市场的布局添砖加瓦。在跨境电商的链路中,「物流」就像是「电商」的脚,它决定了跨境电商能跑多快,多远。可以料见的是,极兔物流会对拼多多的出海业务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04跨境电商从「蓝海」变「红海」
大约在 2015 年的时候,跨境电商还是一片蓝海,以 SHEIN 为代表的参与者们,大多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抓住了风口,成长了起来。而国内的阿里、京东、字节其实也在很早之前就布局了跨境电商业务。阿里有阿里国际站、速卖通、Lazada 等面向不同群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平台。京东在成立东南亚电商 TiKi 的最大股东的同时,还与沃尔玛进行全球电商的深度合作。字节跳动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 Fanno,也曾以"低价+补贴"的模式在欧洲市场取得不小的成果。在那段时间,各大跨境平台相安无事地平稳发展,悄悄赚钱。但是到了 2021 年,格局变了。国内各大平台流量见顶,纷纷将增长的目标瞄准了海外,卯足了全力。
像是 TikTok 就在全球推出 TikTok Shop;阿里将全球业务"整合"交给了蒋凡统一管理;京东也在 6 月 18 日升级了出海业务,设立京东全球贸。中国互联网大厂齐齐出海,带来的竞争自然是空前的。那么,海外的电商蛋糕真的这么香么?答案是,确实很香。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5 月,美国过去 12 个月的电商销售额达到了 9750 亿美元,相比三年前几乎实现了翻倍增长。随着国外通胀的不断增长,对海外商品(尤其是中国的跨境电商)的依赖也越来越大。
图源:智研咨询
国内流量见顶,国外增长飞速,这就是拼多多出海做跨境电商的背景。
但是,跨境电商这块蛋糕,想要吃好并不容易,各平台做跨境电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上了"本土化"难题。
像 TikTok Shop 虽然在东南亚发展迅猛,但是在英国却步履艰难。
比如品玩曾提到:英国用户通常已经建立了" TikTok 是社交平台"的惯性思维,对穿插在视频之间的直播购物不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