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五升级国六后,车企基本都把原油的三元催化器增加了贵金属的含量,还增加了专门的颗粒捕捉器。据悉,某品牌的国六天然气重卡整车价格40多万元,但光尾气后处理装置原厂报价就要7万元,占整车的六分之一还要多。即使是发动机排量小、排放少的乘用车,国五阶段中价格只要两三千元的处理器,在国六阶段飙升至上万元。
另外,国六实施后,颗粒捕捉器的后遗症也逐渐出现。例如,由于颗粒捕捉器堵塞,油耗大幅增加,大众的探岳收到大量相关投诉,影响到了车辆销量。
到了国七阶段,这一问题会更加严峻。咨询公司预估,除了原有的三元催化装置和颗粒捕捉器装置之外,车辆至少还要追加一套前置的电加热催化单元。另外,按照预研中的国七新规,车载排放诊断系统需要保证发动机在25 万公里寿命周期满足排放标准,同样需要投入成本。
体现到各品牌车型上,国七带来车辆成本上升压力也不尽相同。主打性价比、价格在5万-20万之间的日常用车,如H6、朗逸、CR-V、长安CS75等受影响最大。新增的研发费用、新增处理装置的价格,体现在终端售价上,结果就是--得加钱!
超2亿车主将受影响
国七标准下车辆价格上涨,加上市场上可选的纯正燃油车减少,会倒逼用户去买新能源车,也会影响到如今3亿多的存量市场,迫使国三、国四车主淘汰掉排放高、使用年限长的老车。
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0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3.07亿辆。按照每年汽车产销量粗略估计,在这3亿多汽车中,国一、国二排放标准的汽车已被淘汰,大约有5000万辆。国三排放标准实施期间,中国汽车保有量大约增长了4000万辆,在国四标准周期内,保有量增加了约1.1亿辆,而国五标准持续的时间不长,保有量大约增长了2000多万辆。
理论上,国三、国四和国五标准车辆的保有量大约有2.2亿辆。正如包括北京、深圳、福州在内多地都针对国三车辆设置了限行区域,让旧车使用越来越不方便,而且不划算,从而引导其报废,国四车型也越来越不受待见。
在2022冬奥会期间,河北保定、廊坊、石家庄等13个地区,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中重型货车原则上不得上路行驶。在此之前,河南郑州、北京、山西太原、陕西西安、山东德州、河北多市都针对国四柴油车推出了不同的禁限行政策。
待到国七标准实施时,目前保有量约在2亿辆的国四+国五车型,也距离退出市场不远了。
写在最后
不难看出,在日益严苛的碳排放法规和全球碳中和目标下,车企停产燃油车已经是大趋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是那些新能源车真的堪当此大任吗?
试想现在直接取消掉补贴,取消掉购置税优惠,取消掉绿牌,整个产业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