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忽高忽低的价格成了一个谜。8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就算是同一片区域,不同充电宝的定价完全不同;同一品牌在不同点位的24小时收费价格价差可达20元。究其原因,这与其背后的运营模式大有关系:定价由平台、代理商与商家共同决定,有些代理商有着较高的话语权,平台仅提供"定价不要太高"的建议。无论如何,共享充电宝终究是告别了"1元时代",普遍涨幅200%。分析认为,涨价暴露了商业模式存在短板,企业无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陷入了"涨价流失客户不涨价没收入"的怪圈。
走访:收费标准参差不齐
共享充电近来的每一次"出圈",都与价格脱不开关系。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多处共享充电宝点位发现,部分点位充电宝租借价格出现调整,同平台内不同的点位收费标准也各异。
以街电共享充电宝为例,每小时单价为1-4元不等,24小时收费价格则在10-30元不等。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位于万芳园的联众地产街电点位收费标准为1元/小时,24小时收费10元;位于花乡奥莱的哈根达斯街电点位收费标准为4元/小时,24小时收费30元。
怪兽充电宝的小时收费在3-4元,24小时收费价格普遍在24-30元。如全家便利店首经贸店点位4元/小时,24小时收费28元;肯德基白纸坊店点位半小时1.5元,24小时收费30元。
美团充电宝的小时价格普遍在4元左右,24小时价格则在30元左右。如麗枫酒店收费3元/小时,24小时收费30元;葛洲坝中国府则收费最高,10元/小时,24小时收费50元。两个点位的24小时收费相差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