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定价是否由平台说了算,涨价注定会透支共享充电的热度与市场。近年来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有升有降,但对比共享充电宝刚兴起的那几年,其价格已经翻倍增长。彼时共享充电宝租借1小时只需要1元。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现在多数共享充电宝每小时收费3-4元,整体价格涨幅超200%。
相较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早期用低价形式跑马圈地,当前的市场的竞争已然饱和了,甚至有消费者习惯了使用共享充电宝,尤其一线城市的用户对产品黏性逐渐形成。因此,当共享充电宝早几年轮番涨价时,市场反应颇为激烈,当消费习惯发生改变,市场几近饱和,再涨价反而不会引起更多的关注了,"涨价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市场调配的结果"。
不可否认,在经历大幅涨价及区域内价格快速调整后,共享充电宝租用价告别"1元起"的时代,且似乎很难再回到从前。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直言,涨价暴露了共享充电行业存在商业模式短板。运营成本高而收入低,企业无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只能一味依靠提升价格。涨价又会带来用户流失,令收入进一步下滑,这将使企业、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同时,由于用户增速放缓,行业又将面临生存挑战。
与此同时,从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行业的确遇到了天花板。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7-2020年,共享充电宝的总用户规模呈上升趋势,从2017年的0.8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2.9亿人,但增长速度却在明显放缓,年增长率从104.9%降到56.3%再降到15.6%。
或许是意识到共享充电宝的发展也不过如此,需要新业务完成下一阶段的布局,共享充电企业在尝试布局新业务。不久前,街电、搜电品牌所属公司竹芒科技宣布,该公司新增充电桩、无人零售柜、储物柜等新业务线。怪兽充电创始人蔡光渊推出"开欢"白酒产品,并在线上开店。小电也在尝试建立会员体系,并希望通过深挖用户运营,为会员在充电之外提供新的服务内容。
北京商报记者王维祎实习记者王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