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碳账户纷纷亮相专家:个人碳减排机制尚需体系化建设(3)

2022-08-22 14:34     人民网

国家气侯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向人民网财经表示,建立个人碳账户的逻辑有两类,一类是运用新技术,把个人减排成本降下来。比如,在应用场景中,大量的数据本已存在,要通过新技术把减排方法尽可能简化,使交易成本降低;第二种方式是借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采用的逻辑--把比较小的单个个体集合起来,变成一个整体,用整体去交易,交易完再分散进行支付和激励。

个人碳账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建立个人碳账户会遇到哪些问题?有无政策法规可循?柴麒敏表示,目前个人减碳的持续性需要关注。此外,不同平台推出的个人碳账户,也应考虑个人信息安全和平台的公信力。再加上,个人碳普惠的激励效果有限,激励的多样化应进一步考虑,这也需要在国家相关政策当中去推动,把个人减碳和全国碳市场做强链接。"现在所有的碳普惠、个人碳账户都是地域性的、单一平台化的,彼此之间需要打通数据等要素的互通性。"柴麒敏说,促进消费侧的碳减排,既要有机制性、政策性的安排,也要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鼓励平台企业积极参与。

蒋南青认为,推进个人碳账户,一方面要遵循政府指导,另一方面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参与的方式让碳账户的场景、兑换活跃起来。"政府是推行个人碳账户、碳普惠的主体,但没有商业体在其中的话,就会有参与用户少、减碳场景少、活跃度不高的缺点;而商业企业自己推进碳账户的话,虽然其有用户基础,但碳减排的计算标准很难得到社会整体认可,不同企业之间的计算方式和标准又很难打通。"她说,碳普惠下的个人碳账户涉及全民减排问题,涉及的场景众多,但如何去界定这些场景、如何收集用户数据、又如何量化计算用户数据,目前还没有被广泛认可的标准。

此外,蒋南青还表示,个人碳减排的多元普惠机制,不能只靠碳市场的资本,还要靠政府、政策与商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比如,互联平台可以发挥其连接消费者、教育消费者的优势,去支撑个人碳市场。平台经济可以回收、共享个人碳减排量,提高资源运用效率,继而在连接消费端与生产端,形成资源运用闭环。"她说。

常纪文表示,目前个人碳账户的涉及场景比较分散,需要形成一些共识性的标准和方法,需要城市、省、国家标准的统筹和协调相关标准的制定。他认为,"碳达峰""碳中和"主要涉及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目前生产侧的碳减排正在积极推进,生活侧的碳减排在法律政策方面,可能将会有适当的规范和调整。

"在国家层面实施个人碳账户在国际上没有太成功的先例,如果我们率先探索出一条路,在国际上参考意义就有更大价值。"常纪文说,个人碳账户的标准、数据隐私、数据接口等问题尚需要解决,我国个人减碳的机制如果做成体系化,那么从绿色消费生活方式上可以引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