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不被猜忌”的人生诀窍:无论皇帝如何打压,我都坦然接受(7)

2025-04-23 15:02  360kuai

唐代宗正在为仆固怀恩的事情头疼时,更大的麻烦来了。763年10月,20万吐蕃军队大举进攻唐朝,目标直指长安,所谓国难思良将,唐代宗这才想起郭子仪,紧急任命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以抵御吐蕃。唐代宗见吐蕃来势汹汹,势不可挡,决定放弃长安,避难陕州,留下郭子仪对付吐蕃。郭子仪赋闲多年,手下无将无兵,早已是光杆司令,他无力击退吐蕃,吐蕃于是攻陷了长安,另立唐朝皇帝。此时,郭子仪虽年近七十,却精力不减,他收拢散落的败兵,用疑兵之计吓退吐蕃大军,收复长安,再次拯救了唐朝。

764年,仆固怀恩正式起兵叛乱,河东告急。仆固怀恩是郭子仪的老部下,参与叛乱的士兵皆为朔方军,要用最小的代价处理如此棘手的问题,没有比郭子仪更合适的人选了。唐代宗当即赋予郭子仪军权,让郭子仪重新镇守河中,以平定仆固怀恩之乱。朔方军见老帅出山,纷纷抛弃仆固怀恩,归降郭子仪,于是,仆固怀恩的叛乱迅速土崩瓦解。

仆固怀恩的关系网异常强大,他不甘心失败,随后占据灵武,联合回纥、吐蕃、党项等外族势力,向唐朝发起了大规模攻势。此后数年,每当仆固怀恩大举进攻长安时,郭子仪便化身成"唐朝队长",自河中奔赴关中,和仆固怀恩展开了力量悬殊的较量。郭子仪身经百战,其军事才能今非昔比,早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一次次化解危机,拯救长安。765年,仆固怀恩病死军中,回纥和吐蕃为争夺联军的领导权发生矛盾,郭子仪得到消息后,决定争取回纥倒向唐朝,他单骑进入回纥军营,和回纥首领结盟,约定共同进攻吐蕃。最终,吐蕃在唐朝-回纥联军的进攻下溃败,狼狈撤回国内。

然而,吐蕃在安史之乱期间占领唐朝河西、陇右大片的土地,国力空前强大,对关中形成了巨大的威胁。此后,每次吐蕃出兵,危机来临时,唐代宗便让郭子仪自河中入朝,指挥唐军作战。郭子仪以古稀之年奔波于河中和关中两地,一直到769年移镇邠州,才结束两地奔波的状况。郭子仪身为朔方军的领袖人物,全权指挥西北防务,化身为唐朝的顶梁柱,这是他事业的巅峰,也是考验"功高震主"的他如何与皇帝相处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