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告诉你,当好太子多不容易,不仅要拼妈还要拼娃(3)

2024-02-20 09:42     360kuai

第二个原因其实和李世民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的心理状态也很相似,就是因为他自己是手足相残才登上皇位的,所以他很怕自己身后也出现儿子们相互残杀的情况。作为父母,总是希望每个孩子都好好的,尽可能避免孩子之间手足相残,这是为人父母的人之常情,皇帝也是一样的。所以,李世民选择李治,朱棣选择朱高炽,都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儿子仁厚,将来继位之后不会对自己的兄弟下死手。

第三个原因也很重要,就是朱瞻基的存在。虽然朱棣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厚,以至于到了懦弱的地步,而朱高煦的性格则更加"英果类我",甚至朱高煦的奸诈、凶悍都很像他,但就像解缙提醒的一样,虽然朱高炽过于仁厚,但朱高炽的儿子,也就是朱瞻基各方面却表现很好,聪明干练,而且多次跟着朱棣北伐,表现也很出色,是个不错的接班人。所以,朱棣虽然看不上朱高炽,但却喜欢朱瞻基,所以指定朱瞻基为朱高炽的接班人。

这就等于给朱高炽隔代指定了一个接班人,实际上等于对朱高炽将来作为皇帝的权力已经做出了一些限制和剥夺。朱棣自己当了皇帝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永乐二年,就宣布立朱高炽为太子,当然是为了表示遵循他爹的决定,而到了永乐八年,就宣布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而且经常当着朱高炽的面指着朱瞻基说:"这是将来的太平天子。"这意思就是再明确不过了,就算是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继位的也是朱瞻基,不会是朱高煦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先例,也就是隔代指定继承人的先例,而且是太祖、太宗两代人都这么做了,所以,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大明风华》中的女主孙皇后在确定由英宗的弟弟郕王继位的同时,却指定同时册立英宗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宪宗朱见深为太子。也是因此,景泰帝在继位之后稳住局势,就一直试图改变这个决定,先立他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太子夭折后,大臣就一直不断要求立朱见深为太子。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