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丙子之役:朝鲜战败皮岛丢失,清军扫清了入关的最后障碍

2024-03-27 07:22     360kuai

明朝晚期,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后金打过不少战役,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与明朝打的萨尔浒之战和后金攻明京畿之战,以及与朝鲜打的丙子之役。前面两场战役由于是与明朝打的,所以关注度比较高,而丙子之役由于明军几乎没有参与,所以常被人忽视。

不过实际上,这场清朝与朝鲜爆发的战役,对于明朝的影响是巨大的。皇太极对于这一仗十分骄傲,他曾于战后得意的对明将沈志祥示威:"蒙天眷佑,朝鲜已平,蒙古、瓦尔喀诸国皆附,今所存者, 止明国而已"(《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

战前局势

作为后金的东邻国家,朝鲜王朝却始终对明朝忠心耿耿。由于朝鲜王朝长期是明朝的附属国,所以朝鲜王朝与明朝的文化形态是一致的,朝堂上的士大夫信仰程朱理学,坚持华夷之辨,也就是满清是蛮夷,而儒家文化熏陶下的明朝和朝鲜才是正统。万历朝鲜战争时明朝出兵帮助朝鲜赶走日本倭寇则使得两国的关系更进一步。

所以,当万历年间明朝要朝鲜出兵一起攻打后金时,朝鲜爽快地就答应了。在萨尔浒战役中,明军和朝鲜军队都遭遇惨败,朝鲜的国王李珲畏于后金,暗中和后金联络,结果被士大夫们以"阴怀贰心,输款奴夷"的理由废黜。新的国王李倧奉行"崇明排金"的旗号,坚决与后金划清界限。

尽管此后朝鲜与明朝的合作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但总体上朝鲜还是与明朝联合在一起针对后金。比如明朝派遣毛文龙在朝鲜的领土椵岛(皮岛)上开辟了军事基地,朝鲜还对这里进行了尽力资助。

由于朝鲜的反对和皮岛的存在,后金始终感觉如鲠在喉。毛文龙的军队就像一颗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了后金的心脏附近,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后金一直想拿掉皮岛,但由于朝鲜的存在一直未能如愿。

由于皇太极不断以武力相威胁,朝鲜被迫与后金修好,还向后金进贡岁币。然而,朝鲜却依旧向明朝称臣,奉明朝为正朔,每年到北京进贡。

丁卯之役后第二年,皇太极要求朝鲜提供船只帮助后金讨伐明朝,但朝鲜国王仁祖却回复道:"明国犹吾父也,抚我二百余年,今征我父之国,岂可相助以船?船殆不可借也!"(《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

朝鲜不出力帮助后金,还出兵偷偷协助了明军,这让皇太极十分恼怒。当时的局势是后金越来越强,明朝越来越弱,所以后金攻打朝鲜,拔掉这颗钉子是必然的。

朝鲜对此并非毫不知情,然而朝鲜也面临两方面的难题。在国内,由于长期的腐败,朝鲜朝纲混乱,军队缺员严重,军备严重不足。而在国外,由于朝鲜在向明朝称臣的同时与后金虚与委蛇,所以多疑的崇祯竟然断掉了对朝鲜火药的出售,使得朝鲜火器无法发挥作用。

丙子之役

皇太极要建立清朝时,他派遣使者前往朝鲜,信中有蒙古人等要求朝鲜以"兄弟之国"的身份劝进,朝鲜没有接受,这导致皇太极决定征讨朝鲜。尽管朝鲜这个时候已经决定向清朝求和,但皇太极攻打朝鲜的决心已下。在朝鲜使者前往清朝的路上,清朝已经发兵了。

皇太极调集清军、蒙古人、汉人,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号称二十万,实则十几万,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以清朝当时的动员能力只能动员数万。但不论是多少,连明军都抵挡不住的清军,朝鲜更是无力对抗的。明朝这时已自顾不暇,只能派出一小队海军,但路途中遭遇飓风被迫折回。

孤立无援的朝鲜决定采取守势,固守城池不出。可是皇太极利用朝鲜国土面积小纵深不大的特点,决定长驱直入,直取朝鲜的京城。

在丙子之役中,也有部分朝鲜军队英勇抵抗,但寡不敌众,纷纷战败,朝鲜京师被围。一听国王被围,蛮夷入侵,朝鲜的百姓逐渐动员起来,各地勤王的军队也纷纷前往,准备从后方攻打清军,解京师之围。

可是由于朝鲜内部出现了叛徒,加之战事的不利动摇了仁祖的意志,所以还没等军民动员起来,朝鲜京师就开城投降了。

清朝对朝鲜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和要求,比如缴纳明朝敕印和攻击皮岛。对于朝鲜来说,答应这些也就意味着彻底屈从"蛮夷",背叛了"正统"。可是如今朝鲜已经没得选,他们只能被迫为清朝打仗。

在朝鲜的帮助下,皇太极很快就攻陷了皮岛。拔掉了这颗钉子以后,皇太极神清气爽,在他眼里,现在对手就只剩下明朝了。

丙子之役对于局势的影响是巨大的。朝鲜与清朝的关系从"兄弟"变成了"君臣",并且被迫断绝了同明朝的宗藩关系。打服了朝鲜,拔掉了皮岛,清朝彻底打破了三面受敌的不利局面,它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大胆地进攻明朝。

清朝对于朝鲜的掠夺和剥削又为清军提供了补给,解决了清朝收成不好,战略物资紧张的局面。有了军备,清军面对明军自然就游刃有余了。

尽管明朝当时确已自顾不暇,但崇祯对朝鲜失陷见死不救仍旧是一步错棋。没了朝鲜和皮岛,明朝就像失去了一条臂膀,这个看上去庞大实则虚弱的巨人彻底失去了对抗清军的能力。皇太极则通过攻打朝鲜,灭掉皮岛,扫清了入关的一大障碍,为清朝统一天下铺平了道路。

参考资料:

《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