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的一个儿子曾反叛唐朝,之后不仅没死,还被唐朝封王(3)

2023-09-05 07:42     360kuai

但是,事实证明,尽管李宝臣再怎么骁勇善战,勇冠三军,他依旧是一个立场非常不坚定的人,他的原则就是:强则附之,弱则弃之。在安禄山死后,安庆绪所带领的叛军在与朝廷的交战中屡屡败北,乾元元年(758),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把安庆绪围困在相州,这时候,安庆绪叛军势力大大受挫,而在恒州的李宝臣并没有出手相助,而是立马选择了向唐军投降。然而,在这次过后,李宝臣在唐军和叛军之间的左右摇摆却并没有就此结束。上元二年(767),史思明在氓山大败唐军,唐朝廷也暂时失去了重新进攻叛军的能力,在叛军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李宝臣再一次在唐军和安史叛军之间左右摇摆,倒向了叛军,这也是李宝臣第三次改变自己的立场。而能够反复改变立场的李宝臣又怎么会毫无准备呢?他其实一直都在暗自保存着自己的实力,拥兵观望,军队又是两方最需要的力量,因此,这也是他敢明目张胆的在唐军和叛军之间反复横跳的底气。

而李宝臣最后一次在安史叛军和唐军之间摇摆,便是在史思明死后,史朝义带领的叛军接连败给唐军,在史朝义面临覆灭时,李宝臣再次投降唐军,并得到了唐朝廷的赏赐,据《资治通鉴》中记载:"丁酉,以张忠义为成德军节度使,统恒、赵、深、定、易五州,赐姓李,名宝臣。"由此可以看出唐朝廷对于李宝臣的巨大诚意,从赐予国姓这一点就表明了唐朝廷将李宝臣视作为自己人,并且是对唐朝廷忠心的大臣,同时,也足以看出李宝臣的价值之大。

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刚刚结束内战的唐王朝国力锐减,在面对安史旧将的处理问题时,朝廷只能实行宽大处理,只要选择归降的,大多都既往不咎,而李宝臣也被朝廷封为检校礼部尚书、成德节度使、赵国公,到了大历十一年(776),李宝臣改任左仆射,还被封为了陇西郡王,到了晚年,李宝臣迷信起了巫术,而术士害怕自己的骗术败露会被杀害,竟选择在水中投毒,李宝臣被毒哑后不久便去世了,享年64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