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日子也并没有持续很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呼吁清帝逊位的呼声越来越高,载沣等人都甩手不干,辞去了摄政王的职位,隆裕一下子就成了溥仪的代言人。在溥仪年幼,尚不能做决定的情况下,一下懦弱的隆裕,只能自己接过这个重任,召见袁世凯等人商量,表示自己将事情交与他们办,办的好不好都与他们无关,将来溥仪要怨恨,也是自己的责任。
最后,在袁世凯等人的协商下,准备让溥仪退位,而隆裕作为溥仪的代言人,也是执行者,是她在退位诏书上盖章。隆裕在诏书中表示,清帝不因自己一姓之私利而违背全国之公利;希望以后天下太平,国家统一;自己和皇帝也可以修身养性,悠哉悠哉。
隆裕的决定,在当时来说,是势不可挡,也是必然,但是隆裕的做法,直接避免了流血,让退位以一种较为得体的方式结束,也因此,隆裕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
但是隆裕本人却是饱受煎熬。虽然是大势所趋,终究是她亲手为清朝的统治划上了句点。签了诏书以后,隆裕内心难安,抑郁不已,没有多久就身染重病,后来就去世了,享年46岁。
因为隆裕太后以得体的方式结束了大清王朝,她死后也受到各界人士的爱掉。袁世凯随即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参议院除下半旗外,于2月26日休会一天。2月28日为祭奠之期。不唯如此,袁世凯还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当时的军政要员纷纷致电名义尚存的清室,各地还派入京代表在太和门召开了全国国民哀吊大会,哀悼大会还决定将要设立皇太后的铜像,以表彰她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