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科举考试盛行以来,南方的文学氛围就比北方浓郁,作为满腹经纶深受教育的学子来说,爱国情怀在他们身上更加能够体现,他们的气度与果敢能在国家遇难时及时体现出来。例如大家熟知的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开庆初年蒙古军队入侵中原,由于当时皇帝赵显刚刚登基,年龄尚小,朝廷内部又无人敢冲到前线做出响应。只有文天祥立即招募了一军一万多人决定主动抗敌,但无奈朝廷最终否定了他的建议,并且派他前往蒙古兵营谈判投降。
宋朝全军覆没后,文天祥被俘,元兵首领张弘范早就敬佩于他的气骨,以礼相待劝他投降元朝,但果断被文天祥拒绝。没过多久,壮志凌云的元帝忽必烈广泛搜寻中原人才,他先是派遣大臣前去劝降,后来又亲自面见文天祥,并且许诺如果归降于元朝他的地位不比在南宋时的低下。谁知文天祥依旧意志坚定,他回答说:吾受国家信任担当宰相,怎能再降他国,只求一死。他这一精忠报国的信念被后世传颂,成为千古佳话。
可见历史上面对蛮夷地区对中原残酷的戮杀,一直被儒家思想影响的书生更加难以忍受,于是以士子为首的南方人就会开始强烈反击游牧民族的侵略活动。而他们的这一行为也被一些人称为是文明对抗野蛮的反击。虽然游牧民族曾一度是中原地区的噩梦,但长期的作战也给双方带来了一些好处。不仅促进了中原地区更好地了解战车兵种在军事武术中的运用,推动了军事的发展,还加速了经济的增长以及社会环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