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个看城门的小官,为何能阻止“熙宁变法”?(3)

2022-07-07 21:00  360kuai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宋神宗下罪己诏后,没过几天,天降甘霖,这一自然现象直接导致了王安石第一次罢相,以及新法的夭折。当大雨倾盆而至时,群臣入内祝贺,宋神宗遍示郑侠流民图和奏疏,并责怪群臣蒙蔽自己,犯有欺君之罪,王安石不得已奏请免职,至此,朝野内外咸知,罢除新法,改革派主将王安石被免除宰相之职,皆由郑侠一幅流民图所引发。

王安石被罢相后,奏请吕惠卿担任参知政事,吕惠卿马上建议宋神宗治郑侠"擅发马递罪",也就是前文所言郑侠采取的非常之举,谎报加急军情一事。宋神宗念郑侠一片济世救民拳拳忠心,不予追究。吕惠卿也是坚定的改革派,新法被短暂废除后,再度恢复。郑侠见新法死灰复燃,在痛心疾首中仍不忘初心,将生死置之度外,再度发挥特长,矛头直指窃据相位的吕惠卿,并再次上疏,并选取了唐朝的名臣魏征、姚崇、宋璟,以及奸臣李林甫、卢杞等人,成画两幅,名曰""正直君子社稷之臣图"、"邪曲小人容悦之臣图"借以讽喻群小。吕惠卿大怒,以诽谤罪将郑侠流放汀州,后又罗织罪名,奏请宋神宗追究郑侠死罪,宋神宗以郑侠所言非为自身,忠诚可嘉而不予深究。

后来,郑侠被移徙英州(今海南陵水),真是够远的,也说明改革派确实对其恨之入骨。郑侠到达英州后,住在一所颓废倒塌的僧房之中,英州人听说大名鼎鼎,进献皇帝流民图的郑侠来了,奔走相告,无论贫富贵贱都十分倾慕敬重郑侠,不仅让子弟跟随郑侠读书,还为他建造了房屋。后来,郑侠就像北宋政坛的晴雨表一样,保守派得势了,他就起势,被诏令复用,一旦改革派掌权了,郑侠就被贬斥,就这样在起起浮浮中,郑侠以七十九岁高龄病逝,后被南宋宁宗谥号为"介",忠直之意。

熙宁变法主将王安石,虽然蛰伏一年后复相,但变法已成强弩之末,王安石已经得不到太多支持,加之内部分崩离析,宋神宗心灰意懒,变法渐渐沦为口头之争,成为化分新旧党争的砝码,失去了原本意义,王安石也因病请辞,悒郁而终。

郑侠,一介看城门的小官,始终位卑未敢忘忧国。不仅展示了他异于常人的才华,擅长丹青笔墨,雄辩说理,而且精于天文卦算,所推演天气预报比现在气象播报还准确,更难得的是他心怀天下,情系民生,虽屡遭打击,然矢志不移,敢于鸡蛋碰石头的大无畏勇气,历史多是这样一些不惜命的小人物,因一种看似偶然却必然的小概率事件构成。而郑侠也因流民图一事青史留名,《宋史》中许多大人物都没有列传,唯独这样一个看城门的小官,因为民请命而被正史记载,真正难能可贵。

郑侠流民图又叫郑侠图,名闻后世。后抗战时期,上海美术教授蒋兆和仿照郑侠作新的流民图,真实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带给中华民族的苦难,亦激发了抗日志士同仇敌忾的勇气,其灵感和启示皆缘于郑侠。对于郑侠济世救民,以民为本,不惧强权的所作所为,后世评价极高,清代查慎行有诗曰"郑侠图曾伤目击,陈琳檄可愈头风。"明世宗朝首辅叶向高为仗义执言不畏生死的郑侠,撰写了一幅对联:谏草累千言,终信丹青能悟主;归装惟一拂,始知琴鹤也妨人。(一拂居士为郑侠别号)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