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张孟功成身退归隐负亲丘

2024-02-03 11:02     360kuai

写在开头的话:不知为何,到了近现代基本没有新的成语或者典故被创造出来,而很多现代人却觉得古人不如现代人聪明,真的是这样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原文是"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意在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这句话记载在《战国策-赵策一》里面,原本晋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国之一,晋国掌握兵权的六卿南征北战灭掉了很多诸侯国,慢慢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到了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伯瑶、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四卿手中,晋国王室的权利名存实亡。雪上加霜的是当时越王勾践发愤图强卧薪尝胆十年,灭掉了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国,夺走了晋国霸主国的地位,这更加重了四卿的不臣之心。

晋国疆域

在晋出公时期,智伯瑶连同其他三卿一起四处攻城掠地,连战连胜,将晋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地位和声望大大的提高了,甚至有重回霸主地位的趋势。可惜晋出公带着智伯瑶和诸侯会盟于绳池争夺霸主地位,惜败于吴国。

归国后的智伯瑶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你们呢?"

可惜三家不齐心,都害怕智伯瑶,更害怕智伯瑶连同其他几家攻打自己,魏桓子和韩康子先后屈服给出了土地和人口,只有赵襄子没有给。智伯瑶又问赵襄子,赵襄子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到手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能再交出来。"

智伯瑶要求三家给出土地给晋国

赵襄子预感到智伯瑶会攻打他,就连夜和手下的谋臣张孟谈商量如何应对智伯瑶的攻击。张孟分析到:敌众我寡,然三人未必齐心,谁都不想因为攻打我们耗损自己的力量。我们只要利用好地利坚守不出,用空间去换取时间,等到三人不齐心的时候就是我们反攻的时候了。

果不其然,智伯瑶连同韩康子和魏桓子一起攻打赵襄子。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命令士兵死守不出,这一守就是三年,期间智伯瑶水淹晋阳,老百姓只能在屋顶生火做饭都,最惨的是没有粮食,饿死了非常多的人。

眼见军心动摇,到最后赵襄子自己都开始怀疑能否坚持到胜利的时候,,张孟找到赵襄说:"韩康子和魏桓子是被迫来攻打我们的,如今三年已过,对方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士兵对智伯瑶也已经心有不满了。我准备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动员他们联赵反戈,共同消灭智伯瑶,瓜分智伯瑶的土地。"赵襄子于是连夜派人护送张孟出城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

水淹晋阳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张孟合纵连横,将韩康子和魏桓子拉上了反戈智伯瑶的战车,将智伯瑶的军队击溃直至消灭,甚至为了斩草除根,打到智伯瑶的封邑杀死了智伯瑶全族二百于口族人,成为震惊春秋时代的第一灭门惨案。

晋出公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是内心里面一直认为智伯瑶是一个以国家为重的忠臣良才。正是因为有了智伯瑶,积弱已久的晋国才逐渐恢复了国力,在诸侯国之间有了威望和地位,可惜却惨遭三家杀害。怒火攻心地晋出公请求齐国和鲁国出兵一起讨伐三卿,却被打得大败而归,晋出公不得不出逃楚国,最终客死他乡,而晋国剩下的土地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完毕。

三家分晋

天下已定,本是论功行赏大肆分封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刻,张孟却脱掉了官服一身素衣打扮来找赵襄子辞行。赵襄子能数次逢凶化吉转危为安,都是得益于张孟的帮助,可以说赵国的成立张孟居功至伟。对于这样的一个得力助手赵襄子自然不愿意放他离开。

只见张孟弯腰双手一恭对赵襄子说到:我知道主上想报答我的功劳,嘉奖我的付出,可是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我在赵国的功劳和名声已经有超过您的趋势了,为了国家的安定,所以我决心离开赵国归隐山林不再出世,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请您让我走吧。

赵襄子只好无限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山林,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从古到今,学的屠龙术,卖与帝王家的能人异士,跟随历朝历代的帝王开疆拓土的开国功勋,往往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有几人可以得到善始善终?张孟不恋权势,与其说是为了国家,不如说是看懂了帝王心术。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