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没有篡汉称帝之心?他早已过足了皇帝瘾,只是不承认他是皇帝(2)

2023-05-04 06:19     360kuai

幸而荀彧深谋远虑,给急于求大成的曹操泼了一瓢冷水,使其清醒了许多。因此,操即报荀彧书说:"微足下之相难,所失多矣!"于是遂把复古九州的事搁置下来。当然,自此二人之间亦有了芥蒂。

建安十六七年,曹操频获军事胜利,功愈多,震主之威愈烈,于是献帝下诏允许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曹操诸事独专,献帝对于曹操的面陈和上奏,不敢说不,只有点头称是的份儿。

有一次汉献帝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操以事入见殿中,帝不忍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反抗,曹操毫无思想准备,大惊失色,"俯仰求出"。按照当时的仪礼,"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据载,曹操被禁卫兵搀扶着出了大殿后,"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这样的事,自然使他想起了历史上诸多权臣在朝廷之内被杀的事实,客观上加速了他急于封公建国,从而以正当的名义常居邺城,遥控许都。

建安十七年冬十月,开始酝酿正式晋爵问题。谏议大夫董昭揣夺曹操之意首倡其议。董昭言于曹操说:"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今明公耻有惭德而未尽善,乐保名节而无大责,德美过于伊、周,此至德之所极也。

然太甲、成王未必可遭,今民难化,甚于殷、周,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明公虽迈威德,明法术,而不定其基,为万世计,犹未至也。定基之本,在地与人,宜稍建立,以自藩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