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 回归真相(11)

2025-04-14 12:42  360kuai

文章完稿后,以《俞大猷:不该忽略的抗倭名将》为题发表在《同舟共进》2013年第3期。著名编剧康天赐先生见到此文,激赏不已,推荐给泉州市俞氏宗亲协会顾问、泉州市俞大猷研究会副秘书长陈继川先生。2013年12月11日,陈老师辗转联系到我,热忱邀请我参加2014年1月7日在泉州举行的纪念俞大猷诞生510周年学术论坛。

论坛活动丰富多彩。当天凌晨,前往洛江区河市镇溪山村赤石口参加俞大猷故居重建工程奠基典礼,作为十名嘉宾之一奠基培土;上午参加论坛会议,《不该忽略的抗倭名将》收入《俞大猷学术论坛交流论文》;下午在俞大猷纪念馆举行《剑经》论坛,泉州各路武林高手云集,展示各种武术套路,讲解《剑经》技法,表演俞家棍、白鹤拳、少林花拳、陈氏太极拳等,可谓别开生面。特别是观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俞家棍的精彩表演,略窥其堂奥,使我更加感到俞大猷文武双全的难能可贵。

不久,泉州俞氏宗亲协会约请我创作长篇历史人物传记《俞大猷传》,我当即婉转地回绝了。人到知天命之年,就该考虑做减法了。学虽无涯,但生也有涯,一位作家能写出的作品更是有限。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光阴,哪些是非写不可的,哪些是可以暂缓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哪些是全然拒斥的,虽然不是特别明确,但大致还是有个通盘考虑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俞大猷传》本不在我的创作计划之列,写完《俞大猷:不该忽略的抗倭名将》一文,这一题材便告一段落了。但泉州市俞氏宗亲协会常务副会长俞侨福先生与康天赐、陈继川老师两次专程前来厦门邀我执笔,我被他们的真诚与盛情深深地打动了!

俞侨福系俞大猷第十九代直系后裔,除了经营自己的企业外,其他时间与精力,几乎全部投入挖掘、弘扬俞大猷遗产的一系列工作之中。陈继川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但身体健朗、声音宏亮,看上去还不到六十岁的样子,自1993年担任俞氏宗亲协会顾问,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作为一位家在福州的异姓人,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