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斗过豪强地主:这一点难度极高,因为当时豪强地主掌握了大量的人口、土地、生产资料,一个暴发户很难颠覆豪强地主,很容易玩脱手,比如王莽。王莽试图把土地收回国有,结果王朝灭亡了。当然了,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南朝刘裕斗赢了四大家族,开启了永嘉之治。但是南朝刘裕面对的是四大家族,而董卓面对的是天下士族,难度可想而知。
董卓不满足这两点,他只不过是一个军棍(暴发户)而已,而且他的军权并不稳固(并、凉内斗就是董卓灭亡的加速剂)。另外他杀了袁隗,激起了门阀和军棍的对立。要知道当时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更是一呼数十万应的存在。尽管他多次拉拢士人、党人,但是因为地域歧视、身份歧视严重限制了他的上升空间。而且张奂拒收董卓的贿赂很有可能就是嫌弃董卓与羌人鬼混,或者是看不起董卓的门第。基于这两点,董卓的失败是必然的,只不过他还是有偏安一隅的实力的,但是董卓实力作死,"不得民心"这一点是董卓被杀的主要原因。
3:不得人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是不变的,但是董卓并不得民心,而且他谁的心也不得。首先当时拥有主要话语权的上流社会并不承认他,这是董卓无法突破的天花板。拉拢豪强地主失败后,董卓就开始寻思着退路,但是他并没有想他属下的退路。要知道他们干的是掉脑袋的买卖,他可以向豪强妥协,他的手下怎么办?他和他的手下都没有一个长远的愿景,用马云的话来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也正是如此,吕布一刀一个义父,董卓彻底灭亡。同时董卓不得民心,他强迫百姓迁都长安,而且利用印钞机,人工制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但是我不得不说在当时民心并不重要,豪强地主、宦官、外戚都在压榨百姓,但也都没事啊。因为当时的主要话语权在豪强地主手里,豪强地主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政治手段这些东西都太虚了,董卓败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各种歧视导致他始终无法融入上流社会,以至于反"董"大旗树起来之后一呼百应,董卓大势已去,只能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