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地将十三对一的劣势局瞬间转换为一对一的有利局。既然孙策和太史慈形成了局部的一对一,则压力完全来到了"曲阿小将 "这便,因为这意味着他要独自面对程普等十二位东吴有名有姓的猛将的冲击。后来孙策与太史慈酣战不分胜负,刘刺史终究不是傻子,在看到战局后也派了数千军队来支援太史慈。眼见孙策即将被活捉,程普等十二人突然赶到,保着孙策死战得方脱。至于小将的结局,【三国演义】并未交代。 根据一些说法,程普等人在后来并没有向孙策提及小将的事情,这相当反常,因为斩杀敌将是大功,程普等不可能不报功。所以,根据猜测,程普等十二人围殴"曲阿小将"并未获胜,他们嫌丢人所以没敢说出。抗住了东吴"十二太保"的攻击,曲阿小将果然是"三国第一人"!
但这种说法的缺陷甚多。
曲阿小将此一战后再也没能出场。如果他的确是实现了"我要打十个"并且虐得东吴诸将怀疑人生,他自己肯定会向刘刺史汇报;即便他自己不汇报,太史慈也会代为上报。当时刘刺史和孙策的战争远未结束,有此猛将,他怎会不用?再者,程普等人不向孙策汇报,除了可能是"不好意思"外,更有可能是觉得"没必要"。"曲阿小将"仅仅是个无名之辈,十二个人打一个打赢了这难道不是正常操作吗?如果这都需要汇报,那才是真正的没排面。综上,这位"曲阿小将"非但不是传说中"远胜吕布"的三国第一名将,甚至连一般将来都算不上,他仅仅是一个酱油角色而已。他的结局,大概率是被十二将送上了西天。
但曲阿小将依旧值得尊重。在太史慈单枪匹马追杀孙策时,刘刺史帐下的一帮酒囊饭袋占据着绝对的人数优势而不敢上前跟随。曲阿小将,明知对方阵营中高手如云,但仅仅因为欣赏和敬佩太史慈的勇气,便"舍命陪君子",不顾自己的生死跟随太史慈赶赴战场。他虽死犹荣。罗贯中之所以安排这样一个小角色,意在说明"大义"并非大人物的专利,即便是乱世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可能心怀大义,这样的人同样值得敬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