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谥号起源于周朝。周朝没有采用庙号,秦始皇称皇帝以后,废除谥号。汉高祖刘邦称帝以后,恢复了谥号,有限度的恢复庙号,整个西汉庙号总共四人。于是汉朝皇帝开始,历朝皇帝死后就有一个字或者两个字的谥号,这个谥号通常就是评价他一生功过的,加上一个朝代,和帝字,就成了这个皇帝的代称,譬如宋武帝刘裕、隋文帝杨坚等。
雍正
到了唐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自大,谥号开始泛滥,由一字两字谥逐渐发展成多字谥。譬如唐玄宗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时期皇帝谥号已经20多字,谥号称呼皇帝已经不方便了,但是有另外一个方法,那就是自曹魏以来泛滥的庙号派上用场,毕竟一个皇帝死后立一个庙,一个只有一个庙号,于是,庙号成了皇帝的代称,如唐太宗、宋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