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之后,荀瑶再次带着晋国的兵马围住了郑国。驷弘认为荀瑶好胜心强,只要郑国示弱,荀瑶就会退走。谁知道,这次荀瑶竟然直接攻打南里和桔秩之门。到了郑国城门时,荀瑶决定打进去,而赵鞅担心国君在这里,于是不让攻打。荀瑶认为,为了晋国,牺牲国君也可以。赵鞅却并不同意。双方发生了争执。不过,即便是这样,晋国还是最终击败了郑国。
为了扩充智家和国君的实力,荀瑶决心讨伐卫国。
荀瑶刚刚担任晋国执政时,曾经接受过吴国使臣赤巿的拜贺。之后,荀瑶突然特别热情地要求派兵护送赤市。赤巿心里觉得十分奇怪,心想荀瑶平时做事非常高调,怎么今天如此谦恭?于是,偷偷派人打开自己的船舱。这下可下了赤市一跳,原来船舱里还埋伏着许多晋国士兵。赤市惊出一身冷汗,不好,荀瑶是想借自己的使团除掉卫国。想到经过卫国时,卫国国君和执政的款待,又想到自己不能背黑锅,赤市立刻下令不再经过卫国。由于没有提前收买赤市,荀瑶的计划就这样第一次落空了。
第二次,荀瑶又送给卫国国君四百匹野马,和一块白璧。卫国自国君至群臣都非常开心,只有南文子担心晋国此举是要讨伐卫国。果然,这次荀瑶给卫国国君送礼其实是打算借先祖荀息的计谋讨伐卫国。来到边境后,荀瑶发现卫国竟然安排了重兵把守,知道自己的计谋已经被揭穿,只好撤兵。
第三次,荀瑶为了讨伐卫国,又假意流放自己的嫡长子到卫国,又被南文子识破。南文子劝说卫国国君,他认为荀瑶的嫡长子荀颜平时很受宠爱,如果不是犯了弑君弑父这样的大罪,或者智氏倒台,是不可能被流放的。然而,如今智氏风头正劲,晋国国君也好好的。这里面一定有古怪。于是,卫国国君和南文子让守将好好查看,说如果荀颜带的兵车超过五乘,就不要迎进卫国了。荀瑶一想到自己给儿子的随行队伍塞了好多士兵,于是赶快把儿子召了回来。
虽然,荀瑶的攻打卫国的计谋老是被拆招,但是也不是每个国君都不会上荀瑶的当。攻打卫国不成,荀瑶又将攻击目标指向仇犹国。可是,交通太不便了,于是荀瑶特地给仇犹国君送了一口大钟,这口钟竟然有一辆战车那么大。仇犹国君不敢不收晋国的重礼,又想结交荀瑶,于是答应会清道迎钟。大臣赤章蔓枝认为这里有诈,连忙阻止。他劝说国君三思后行,防止士兵就隐藏在送礼的使臣中。然而,国君拒绝了。赤章蔓枝愤而出走卫国,等到七天之后,赤章蔓枝到了卫国之时,仇犹国已经灭亡了。原来,仇犹国去掉天险之后,晋国使团突然脱掉礼服,露出铠甲刀兵,在仇犹国大开杀戒。
文能诡诈灭仇犹,武能带兵攻齐郑。很快,荀瑶就凭借着政治资本和能力,从执政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卿家。他的内心也不再是效忠国君,而是专权晋国。荀瑶和韩赵魏三家瓜分范氏和中行氏之后,晋出公大怒,跑到齐国和鲁国借兵,想灭了智氏和三家。四个家族担心被齐鲁诛灭,于是联合在一起围攻出公。出公最终死在了逃亡的路上。之后,荀瑶又拥立晋哀公为国君。
哀公的祖父戴子是晋昭公的小儿子,戴子的儿子忌一直和荀瑶关系不错。所以,荀瑶虽然打算直接篡权,但是考虑到戴子一脉还没断绝,势力尚存,于是改变了主意。拥立戴子的骄做国君,而自己则把持晋国朝政,使得智氏实力达到最强。
然而,令荀瑶万万没想到的是,智氏的灭亡之时也快要到来了。当年,荀瑶修建宫室时,家臣士茁就曾经忧虑地说,华美的宫室,它们的主人多半无法安生。智氏的居室是诸卿中最华美的,然而,危机也是最大的。作为晋国奴隶制度的新代表,智氏终将成为韩赵魏等贵族的眼中钉。在接下来的故事里,智氏又将上演怎样的悲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