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角逐与辩论中,想要与国君同强大的智伯瑶注定被吞噬,就好像一个人天生就欠了一个亿。那么,智伯瑶真的是一个像历史评论中说的那样一无是处的人呢?
一个人成功了之后,永远喜欢把对手写得特别弱智,或者性格不好。韩赵魏也不例外。但是,智伯瑶真的那么刚愎自用吗?我想,只有韩赵魏三家自己清楚智伯瑶的威力。
想客观研究智伯瑶,我们除了借鉴《国语》、《资治通鉴》以及《史记》等负面记载比较多的史书之外,还需要阅读《吕氏春秋》,《战国策》以及《左传》等记载智伯瑶优点和能力的书籍,从而客观地评论智伯瑶。
智伯瑶,本名荀瑶,在智宣子的五个儿子中,能力最强,身材高大,鬓发美丽,善于骑射,精通乐器,才思敏捷,又性格果敢。因此成为智氏的新家主。
晋国讨伐齐国时,荀瑶曾经担任主帅。在齐国军队探查时,荀瑶的马匹受了惊吓,结果荀瑶非但没有撤兵,反而依然冒着从马上摔下来的风险,继续去完成任务。之后,大臣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冒险,荀瑶叹了一口气。原来,他也并不是一点也不害怕,只是知道齐国人发现了他带着晋国智家的旗帜,看到他撤回去,一定会追击他,到时候晋国的兵就全完了。
等到真的快打起来的时候,长武子请求为荀瑶算一卦。荀瑶笑了笑,"我出战之前,国君已经上告天子,天子的大巫已经在宗庙算过了,龟背显示这次的战绩会很好。再说了,齐国人抢了咱们的英丘,国君命我出战,我此番前来并非耀武扬威,而是夺回英丘。如果打败了,必然要被国君治罪,如此说来,卦象吉凶对我而言,早已没有了意义。"之后,齐国和晋国在犁丘作战,齐国大败,主帅颜庚被荀瑶擒拿。
之后,荀瑶又被派去讨伐郑国。趁着荀瑶的士兵在桐丘驻扎时,郑国的驷弘向齐国求救。齐国的陈成子派颜涿聚的儿子去援救郑国。荀瑶听说之后,知道自己带的人马不能打赢两个国家的联军,于是借口没有占卜到齐国的插手而撤军。虽然撤了军,但是荀瑶还是狠狠地羞辱了陈成子一番。直言陈氏就是因为郑国才寄居齐国。陈成子非常生气,也反击智氏也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