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宋朝的气质为什么会差距那么大?(5)

2025-03-12 10:42  360kuai

而科举制度提供了只能学某一样的人才,学文的就学问,学武的只学武,但是成就终将有限,比如学文的就算当了宰相但是他的能力只能治政做不到独揽大局,特别是朝局危险的时候,政治有竞争,而军方不动如山,根本不会甩他面子,毕竟他们没有军事才能,也没军队威望,所以做不到出将入相拜将封侯的料。

我们知道文人要获得武将爵位是非常难得,所以从唐玄宗时期科举制度的文人宰相都看不起非科举考试当宰相的,他们就认为这样人没经过科举考试,不学无术。而宦官世家等出来贵族子弟因为资源足够多,所以他们从小学识不凡,也看不起科举出来的文人。

这两方怼起来的时候,一般按照正常情况平民出身的文武是弱势一方,不过皇帝大多都偏向弱势一方,这样慢慢的文人思想就占了上风。

加上李林甫又提出不用边将入相,这就阻挡了边将出将入相的道路,加上安史之乱给武将参与政治压上最后一根稻草。让文人,特别是平民文人有了公正公义的借口,导致后续五代十国文武分裂,宋朝就达到了顶峰。

这一切的开始本来是两个阶级的较量,然后演变成了两个职业的分化较量,也导致唐前国家相权极大,掌控文武百官,国家容易出权臣威胁到帝王权力,唐以后相权直接断了武勋走科举之路上来的,再考虑到朝堂之上的政治派别斗争,相权就更少了,这也是唐后权臣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