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提到的曹操命孙权送子为质的情节,是符合历史原貌的。据《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载:"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权意不欲遣质,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周瑜对此的态度非常坚决,认为不用惧怕曹操的威胁。周瑜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孙权母亲吴氏的赞同。吴氏对孙权说:"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吴氏的这番表态,不仅明确了东吴集团对待曹操的态度和立场,也确定了周瑜在东吴集团的崇高地位。众所周知,在孙策时代,张昭和周瑜是其左膀右臂。而到了孙权时代,周瑜逐渐取代了张昭,成为孙权的主要助手。尤其是在孙权掌权之初,只要是重大事件,都以周瑜的意见为最终决定,而张昭则逐渐退出了东吴的核心圈。究其缘由,就是由这件事情开始。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