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开元年间,为关起门来享受生活,李隆基调整边镇布置,不仅在边区设置十大节度使,为减轻中央财政负担,还将行政、司法、经济等权力一股脑地授予地方。从此,各节度使军、政大权一把抓,俨然成为独立王国,给后来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了伏笔。
经过晚唐和五代武人的肆虐,赵匡胤深知其弊。北宋开国后,他按照宰相赵普的建议,通过"杯酒释兵权","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将节度使原有的军、政大权全部剥夺。从此之后,曾经喧赫百年、给皇权和万千黎庶制造过无尽灾难的"节度使"只剩下一个空壳,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荣誉称号。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节度使如此,所谓"节钺"也没什么实际用处了。
既然是个荣誉称号,既然没有实际用处,那么,给与不给又有什么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