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当代考古调查和学者们的研究,东汉帝陵大体可以分为邙山陵区和偃师陵区。邙山陵区中最重要的首先是光武帝原陵。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去世后就被葬在原陵。光武帝的原陵,被认为是在今天洛阳孟津县白鹤镇的铁谢村。这里距离黄河大堤不过数百米之遥。被称为是"枕山踏河"。如今的原陵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光武帝陵,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陵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千章古柏。
洛阳北边的邙山,历来都被看成是风水宝地,邙山上的累累坟冢,号称已经无卧牛之地了。光武帝身后不葬在邙山上,来到黄河岸边做什么呢?
对此,洛阳地区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据说,光武帝的儿子汉明帝刘庄是个叛逆少年,他爹让他往东,他非要往西;他爹让他赶狗,他非要撵鸡。刘秀在去世前的愿望是想葬在邙山上,但怕他叛逆的儿子发神经,把他埋到黄河岸边去。于是他就想了一招,故意对儿子说想葬到黄河岸边能看到黄河的地方,将来儿子一逆反,就会把他葬到山上去。可等到刘秀去世后,他的儿子痛哭流涕,觉得自己过去和老爹对着干实在太混了,一定要痛改前非,父亲最后一个遗愿,一定要满足。结果刘秀就被葬在了黄河岸边。因为地势低洼,据说下葬的时候都挖出了水,没办法只好用大铁链子栓住棺椁的四个角埋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