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教授赞叹: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为世界筑起防波堤(2)

2022-05-31 11:24  参考消息网

富坂聪2月1日发表的题为《中国的清零政策不是风险而是防波堤》一文摘译如下:

美国欧亚集团1月3日发布"2022年世界十大风险"预测报告。这条消息在日本也得到大篇幅报道,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中国被预测为最大风险。

欧亚集团认为,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大大高于以往的变异株,加上民众对于封控措施疲惫不堪,社会恐将出现混乱。一旦中国出现混乱,供应链也会遭到破坏,进而影响世界经济。

日本媒体对此大肆报道,或许是因为他们觉得"清零政策失败"很有趣吧。

如果欧亚集团的预测准确,世界经济将受到巨大打击,日本无疑也会受到直接影响。

应该认识到,中国彻底控制住疫情才是筑起防波堤。

但是,日本媒体对中国的做法普遍持批判态度。其中,从人权角度出发的批评最多,大多认为"行动限制过于严格"。甚至有人用"人权受到保护的国家无法效仿"来暗讽中国。

这些报道几乎都无视了一个事实,即比日本人权意识更强的国家也经历过反复封城;此外,中国的封控基于"非典"后制定和修订的法律。

一旦欧亚集团预测的风险成真,世界还能平安无事吗?假如日本认为届时问题仅止于供应链混乱,那显然是缺乏想象力。

如果中国未能尽快平息疫情,不难想象医疗挤兑现象会蔓延至全国。而且考虑到新冠病毒的特点,下一个噩梦会是中国国内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株。这将对世界造成多大的威胁?

也就是说,中国的清零政策已经超越单纯为了应对本国疫情的范畴,而对世界发挥着防波堤的作用。

富坂聪1月24日发表题为《中国的动态清零抗疫政策真是失败的吗》一文,摘译如下:

随着中国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日本国内开始有人指出中国动态清零抗疫政策的局限性。

但实际上,截至目前,并没有出现可以证明中国抗疫政策"失败"的现象。

中国的做法是尽早发现感染者,在疫情萌芽阶段尽全力抗疫,其结果是实现了动态清零。中国的目标是尽早(让经济和生活)回归正常。

中国当局之所以采取这种做法,是出于这样一种危机意识:如果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初战阶段被突破防线,则后果非常严重。

在此前的武汉疫情中,单凭当地医疗资源无法收治所有病例,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驰援武汉。

对中国来说,在早期阶段以强有力的措施控制住疫情,不是多个选项中的一个,而是唯一的选择。中国无法去冒让(社会)陷入失控状态的风险。

从现状来看,中国的抗疫成本和经济所受影响基本取得了平衡。

至少跟大量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社会服务人员、城市丧失部分功能的美国相比,没有证据能够说明中国抗疫政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