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全民常态化核酸,注定是一笔巨额支出。
因此,基于防控需要与财政支出的平衡,国家卫健委明确,不会对所有城市一刀切。
" 不是要求所有的城市都要建立 15 分钟的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频次上也不要求所有人群都要 48 小时检测一次,具体要当地根据疫情发生发展情况、防控需要来因时因势确定。"
显然,那种动辄全省上亿人口全部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且直接顶格要求 48 小时核酸,且不说财政是否吃得消,本身就与政策相违背。
基于科学防控的考虑,常态化核酸应该集中于大城市,尤其是千万人口城市。
目前,我国共有 17 个千万人口城市。
其中包括 4 大直辖市、8 个省会以及深圳、苏州、青岛、东莞等经济强市,以及临沂 1 个普通地级市。
单看千万人口大市,除去尚未跻身特大城市的临沂,16 个千万人口城市覆盖总人口月 2.57 亿人,占全国的 18% 左右。
如果将主要二线省会都囊括在内,覆盖总人口约 3.7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 26% 左右。
即使是这些城市,财力也存在巨大差异,京沪深等地财力最为充沛,就是 48 小时核酸也不成问题。
但东北、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会城市,多数本身还依赖转移支付,对于这笔巨额支出未必吃得消。
所以,在常态化核酸与财力之间要取得平衡,在防疫与经济之间也要取得平衡。
疫情要按住,经济也要稳住,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这是几乎所有人的共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