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筹办的经费,也是来之不易,李鸿章到处拉赞助,因为这是国内未曾设想过的道路,不少商人积极性并不大,半年下来才筹集了10万两银子,其中还包括了李自掏腰包的5万两,一直到后来,李鸿章相继从海关和军饷当中调集资金,筹措了190万白银,这才在1983年1月17日,于上海正式开门营业。
最初的招商局,仅仅只有11艘轮船,资本不过75万两,然而负责相关事宜的唐廷枢、盛宣怀等总办,在1876年,瞄准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资产,后者因为南北战争的缘故,损失惨重,老板正在积极抛售在华资产,最终招商局和旗昌达成了协议,以220万两白银的价格接手。就这样,招商局的势力迅速扩大,总算能够和西方太古、怡和等洋行平分秋色。
为了击垮这一家新生势力,两家洋行一度展开了惨烈的价格战,通过恶意压价,试图将招商局击垮,然而招商局最终还是利用各种方式度过了难关,在1877年,两家洋行总算向招商局妥协,签订了"齐价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