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这情形,如果后来不是刘武周、李渊、王世充等人的纷纷起义造反,杨侗极有可能成为隋炀帝的下一任皇帝,并且可能会做得还不错,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弑杀后,宇文化及立隋文帝杨坚之孙杨浩(杨广弟弟的儿子,即侄子)为帝,但由于当时混乱割据,隋朝几乎同时又后先后有两位杨广的孙子杨侑(侑:读yòu)和杨侗(侗:多音字,作人名时一般读dòng)继位称帝,此二人虽然是被李渊和王世充胁迫着,有其名而无其实,但也不能不存在。
其中,杨侑于公元617年,李渊攻入长安后被立为皇帝,但第二年就遭废黜。相比而言,哥哥杨侗在位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公元618年,杨广被弑杀后,杨侗在洛阳被王世充胁迫继位,是为隋恭帝。下面,我就来聊聊隋五世杨侗的一生。
杨侗的命运,其实很悲惨,他生在皇家,却长于乱世,祖父、父亲给他的并不是一个盛世江山,而是群雄并起的乱世天下。公元604年,杨侗出生,其父乃是隋朝元德太子。杨侗从小生的聪慧伶俐,因此深得祖父隋炀帝杨广的宠爱。在杨侗两岁的时候,他就被封为越王,又因为其父杨昭去世的早,所以隋炀帝就把杨侗、杨侑当作继承人来培养。
因此,后来隋炀帝出巡的时候,杨侗就被留在洛阳留守,而杨侑就在长安留守。公元613年,当时的礼部尚书杨玄感打响了贵族反抗隋炀帝统治的第一仗,于是留守在洛阳,年仅九岁的杨侗同民部尚书(民部尚书:隋朝官名,由度支尚书改名,唐朝唐高宗时,改为户部尚书)樊子盖率军同杨玄感作战,后因功获封高阳太守,依旧留守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