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冤情的背后,隐藏着哪些阴谋?岳飞之死真是无奈之举吗?

2024-03-04 07:02     360kuai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南宋时期最大的冤案当属抗金名将岳飞之死。岳飞为了民族大义,保家卫国,舍弃自身安危而带兵北伐,却因朝中奸臣诬陷,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诛杀。

那么,纵观岳飞为官一生究竟有没有过错呢?其实是有过错的,当时,宋高宗赵构下定决心要除掉岳飞之时,就曾下令让宠臣万俟卨寻找岳飞的罪过,但是,万俟卨不管怎么找都找不到能够名正言顺诛杀岳飞的罪证。

经过一番周折之后,最终万俟卨还是找到了两项罪过:临军征讨、逾期三日;指斥乘舆。这两项罪过,在宋律里是死罪,不过考虑到南北宋现实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潜规则,如果非要用这两项罪过来惩罚岳飞,也意味着朝廷和武将彻底闹翻。

宋朝时期,大多数武将领军在外都触犯过这两条宋律,皇帝都是不予以追究的,毕竟带兵打仗本属不易,再加以限制,那么,武将的权力将无法得到施展,这不利于领兵作战。

另外,当岳飞触犯这两项罪过之时,宋高宗并没有责怪他,反而还宽慰他,并给他加官进爵,那么,那时候宋高宗不当回事,这会又旧账重提,还用这两项罪证来诛杀岳飞,很可能会引起朝中武将人心惶惶,另外皇帝的威信也会颜面扫地。

所以,当万俟卨提出这两项罪过时,宋高宗直接回复:"勿提此错,再寻。"宋高宗的意思也很明显,别拿这两条罪过来惩罚他,不然,我还得惹一身骚。最终,大奸臣秦桧出马了,直接搞个莫须有的罪过处置了岳飞。

那么,"莫须有"到底是什么个意思呢?莫须有,其实就是没必要一定要有岳飞犯罪的铁证,君要臣死,臣就必须得死。而秦桧也的确照着"莫须有"罪证的流程来,当大理寺官员多方寻找都查不出岳飞的过错时,大理寺上上下下都认为岳飞是被冤枉的,但是,秦桧一句话直接让大理寺官员明白了岳飞必须死,秦桧原话就是:"此乃圣意。"

秦桧直接指出,岳飞必须被惩治,这是皇上的意思,不管你们怎么办,反正岳飞必须死。这就是岳飞之死的缘故。

但是岳飞的死,在老百姓眼里就是一桩冤案,当时南宋的老百姓都认为岳飞是被冤枉死的,然而,朝廷自始至终都没有给出一个正当的理由,单单就下达了一纸公告就完事了,这种不分青红皂白,没有正当理由的处决,老百姓从内心里接受不了。

但在君权至上的时代,群众的力量是敌不过君王的力量,老百姓的抗议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岳飞还是被处决了。

本篇文章,我们要讲的并不是岳飞冤案的来龙去脉,而是要讲岳飞冤案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阴谋呢?曾经有史学家在研究南宋史时,他们发现,岳飞的死其实并不是私人恩怨,不是皇帝与武将的恩怨,也不是秦桧和岳飞的恩怨。

事实上,秦桧和岳飞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矛盾,秦桧也没有理由找事的去扳倒岳飞,毕竟,在南宋这个文恬武嬉的年代,岳飞功劳再大,也比不过自己,毕竟自己可是当朝宰相,岳飞顶天了也只是个武官之首,是闹腾不了多大的浪花。

那么,岳飞之死不是私人恩怨,那么,到底他的死是源于什么?一些专家在调研岳飞北征的始末发现,岳飞之死其实早已注定,原因就是因为岳飞太厉害了,打仗能力太强,已经威胁到金朝,威胁到南宋,如果不除掉岳飞,那么,对金国、对宋国、对赵构都是弊大于利。

另外,岳飞急着收复北方失地,这事他也并没有赵和构商量,赵构的意思只是让他击退金兵,维护边境安全就可以了,但岳飞是自发带着部队在击败金兵后继续北征,从这一点来看,岳飞已经逾权了。

试想想,岳飞逾权这对赵构而言到底是惊喜、还是惊吓,宋朝一直都是一个崇文抑武的国度,皇帝对武将的恐惧也源于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事件,当一个武将权力和声望达到顶峰之时,那么,他就有取而代之的潜质,有了赵匡胤的前车之鉴,作为赵匡胤的后人,他们自然担心同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一直以来,宋朝对武将的限制都是十分严苛的,武将出征,必须还得带着朝廷派来的监军,武将回师,"兵印"得上交给朝廷,不得有一刻的延误。武将在外领兵作战,朝廷必须时时刻刻知道部队动向,如果朝廷认为部队所进行的路线方针是错误的,那么,武将就必须得按照朝廷的规定来。

综合上述,在宋朝当将军不仅是一个辛苦活,还是一个危险活,稍不注意,自己就被官家给记恨上,打胜仗立功了还好说,要是打败仗,或者战争结束之后,一旦官家决定要铲除你,那么,任何一个小罪过都能被夸大成滔天大罪。

我们继续说说,岳飞之死为何是南宋朝廷的无奈之举了。第一点,岳飞功劳太大,已经功高盖主了,如果继续任由岳飞成长,那么,岳飞很可能会成为第二个赵匡胤,即便岳飞一直在表明自己的忠心,但是人心毕竟还是看不到的,赵构并不清楚岳飞忠心是否值得信任,所以,为了以防止岳飞搞黄袍加身这样的事出现,赵构是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

那么,宋高宗心胸有这么狭小吗?答案是的确有这么狭小,赵构原本就是宋朝皇室的一个边缘皇子,好不容易逮到机会在南方继承帝位,当了君王后,体验到权力带来的美好,赵构就更加迷恋权力,他不允许任何人、任何事来威胁到自己的权力,权力就成了赵构的禁忌,谁动,他就弄谁。

岳飞自己对权力是没有啥想法,但是,他下面的人可就不一定是这样的,要是下面的将领们逼着岳飞造反,那么,岳飞到底是造反呢?还是被下面将领乱刀砍死?想到这里,赵构就必须得未雨绸缪,于是,这才有了岳飞之死,总的来说,赵构欣赏岳飞的才能,但是他不能容忍岳飞的功劳和威望,这两点一旦高到一定程度,赵构就会警惕起来。

第二点,南宋的国力实在耗不起岳飞北征。大家别看当时南宋富庶强盛,这都是表面现象。岳飞领兵在外,自然不知道朝廷经济负担到底有多重,反正没有粮饷了就找朝廷要就行了!因为常年的战争,再加上金兵把南宋的财富夺走了不少,南宋小朝廷的国力其实十分空虚,打几场仗还勉强打得起,要是持续不断地打大仗,像岳飞这样带着大军北征,那么,对南宋而言就是一场极为庞大的消耗,且不说资金问题,就说后勤保障也是问题,岳飞带兵打到了长江以北,甚至达到了河南地区。

不过,岳家军并不是稳步北伐,意思就是说,岳家军不是一点点地收复失地,他们是直接穿插到敌人腹地,专挑硬仗、难仗打。的确岳家军的战斗力强的恐怖,但朝廷的后勤保障却跟不上岳家军,为了维持好前方作战,朝廷是煞费苦心,想尽办法维持好后方后勤供给,生怕供给断了,数万岳家军就直接被包围了。

几年来,岳飞北伐把南宋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点家底都给耗光了,听说岳飞要收复汴梁,这意味着仗还得打几年,如果放任岳飞这样搞,到时候,"汴梁"没打下来,南宋朝廷估计都得破产了!

第三点,岳飞收复失地,对金国打击很大,金国为了报复南宋,要么出重兵打击南宋,让南宋朝廷施加压力;或者,金国为了搅乱南宋朝廷局势,很可能把宋钦宗放回来,如果宋钦宗回来,那么,赵构又该如何自处?禅位给哥哥?这不现实,赵构这个"权力控"是绝不会把皇位让给别人。

另外,赵构这个君王其实并非正统,他严格意义上不算按照流程继承皇权的,如果钦宗回来,钦宗以北宋皇帝正统的身份回到南宋,一定会吸引一大批保皇派归附,那么,对南宋的稳定来说,两个皇帝相斗,注定是场血雨腥风,赵构的损失更大,南宋内讧,金国更有机可乘。

尽管,当时,宋钦宗一再声称,自己能回南宋就行,不当那个皇帝,但是赵构不敢去赌,在权力面前,谁又能控制住自己呢,况且,到时候变数就大了,因此,赵构就不愿意岳飞收复汴梁。

而汴梁城的意义非凡,如果收复了汴梁,金国一定会以此为借口,大规模的南征。说到这里,我们得先说说岳家军和金军,岳家军的确厉害,但是岳家军的规模就那么点,再厉害也就是几万人马,可是金兵呢?金兵的精锐部队并没有全部集结,金兵只是派出了少部分的精锐部队对抗岳家军,如果金兵把东部和北部的精锐都调来,那么,岳家军是很难敌得过金兵。

而岳家军一完,金兵也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们还会以此为借口,继续出征南宋。

此外,宋高宗要的是宋金两国的和平,而不是收复失地。岳飞自始至终都没有搞清官家的意思,赵构任命岳飞北伐时就跟他隐晦地提过,只需要击退金兵,不要逼得太紧。但是,岳飞一腔报国热血,并未思考赵构的话,因此,他带着部队和赵构渐行渐远,这直接触犯了赵构心里权力的红线。

其实,历史中的赵构并不算一个彻头彻脑的昏庸之君,他也是有自己的大智慧;赵构知道,因为当年北宋的靖康之耻,中原地区常年陷入战争,国家财富被金兵掠夺殆尽,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南宋成立之时,国力凋敝,老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这时候的南宋,急需时间来恢复生产和建设,穷兵黩武不是最好的选择。

宋高宗的这个想法其实也是正确的,但有一点,宋高宗没有考虑到,那就是人的问题,"南人"不比"北人",那时候,北人民风彪悍,单兵作战能力极强;而南人在之前北宋的繁荣下,常年处于和平环境,根本就没有打过多少仗。

但是靖康耻之后,南人普遍进入了一个报国雪耻的民族激奋中,这个时候是收复失地的最好时期,因为南宋军民上下一心,将士们也因为要报仇而士气高昂,但恰恰遭遇了个慢节奏的君王,因此,南宋臣民的一腔热血却被朝廷带来的失望一次一次地被浇灭。

毫无疑问,岳飞之死,给南宋的将领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们开始质疑国家,质疑朝廷;岳飞之死,在民间造成的影响力也非常大,他们都不明白,收复国土的功臣为何会沦落到这样的下场,南宋将领的悲惨遭遇告诉了他们,当将军就相当于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随时就被皇帝给除掉,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老百姓们,再也没有多少人想投笔从戎,而南宋就彻底地丧失了向北光复的机会。

其实岳飞之死,不仅宋高宗有罪过,秦桧有罪过,岳飞自己也有罪过,他高估了自己,高估了南宋国力。

当岳飞一心想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时,他当时是否会想到,赵构怎么安排?把赵构放在哪里?以"徽钦二帝"的威望和合法性,以及旧臣的向心力,赵构能控制住局面吗?赵构自立为王,又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岳飞天真地认为凭借一腔热血和自己能力可以一雪前耻,但是,现实却狠狠地抽了他一巴掌,武将不会揣测圣意,就相当于与君王作对。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