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指控印度执法机构对其员工实施“极端暴力威胁”(2)

2022-05-09 17:00  观察者网

自2020年6月起,印度政府已先后封禁300多个与中国有关的应用程序,包括TikTok、WeChat(微信海外版)、UC Browser (UC浏览器)、Bigo Live(直播)、SHAREit(茄子快传)等广受欢迎的视频分享社交或直播平台,称这些应用软件对印度的主权、领土完整及安全构成威胁。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左)、印度总理莫迪(中)、小米前印度总经理马努·库马尔·贾因(右)

2021年12月,印度税务稽查员突击搜查了小米印度公司。法庭文件显示,在收到税务机关的信息后,负责调查违反外汇法等问题的印度中央执法局开始审查小米的特许权使用费支付问题。

今年4月30日,印度中央执法局表示,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XTIPL)以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向三家海外实体支付了相当于55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8.07亿元)的外汇,尽管小米印度没有从这些实体那里获得任何服务,此举涉嫌违反印度《外汇管理法》。

"如此巨额的特许权使用费是按照其母公司的指示汇出的,"印度中央执法局称,向另外两个身份不明且不相关的美国实体汇款也是为了"小米集团的最终利益"。

小米印度提交的法庭文件披露,在调查期间,印度执法机构"在极端胁迫下"于4月26日"命令和强迫"小米印度首席财务官拉奥,在陈述中加入了这样一句话:"我承认XTIPL已经按照小米集团某些人的指示支付了特许权使用费。"

然而就在一天后(4月27日),拉奥撤回了相关表述,称其"不是自愿的,而是在胁迫下做出的"。两天后,印度中央执法局宣布扣押小米印度银行账户中的资产。

"我们相信我们向银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都是合法且真实的。小米印度支付的这些版税均用于我们印度版本产品中所使用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对小米印度来说,支付此类版税是合法的商业行为。"小米印度日前向观察者网表示。

对于小米在印度的遭遇,出口管制专家、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詹凯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指出,印度方面在对小米的执法过程中,存在"超量"的行为。目前来看,印度扣押小米巨额资产的动作与小米印度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严重不对等,可能涉嫌司法滥用。

他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海外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近些年的营商环境、政治稳定性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例如印度这两年对中国企业抬高合规门槛,也导致一些中资企业撤回国内。对于致力于在印度本土化、长期发展的企业来说,如果受到当地政府的不当对待,将对中国乃至全球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严重打击。

"任何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可能只考虑法律一个因素,包括欧美企业在进行跨国投资前,都会评估当地的政治风险、市场环境等因素,"詹凯认为,印度此次对小米的行动可能夹杂政治因素,并非出自纯粹的维护贸易或法律动机。

但他也提到,相关指控还要看印度最后公布的调查结果,如果小米真的是违规、存在逃税等行为,被印方找到了真凭实据,小米也不得不接受印度法律的惩罚。如果印方没有证据证明小米违规,那只能说明相关动作就是针对中国企业,相信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也会做出对等回应。

针对小米在印度遇到的困难,5月4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杨散逸撰文指出,小米公司除了在印度积极配合应对外,也可以依据国内相关法律规定,申请国内税务机关与印度当局开展相互协商程序的谈判来维护其税收利益。但是相互协商程序的前提是要签订多边预约定价安排,或者一方的调整引起另一方相应调整。

他在文中也提到,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时候,其股权构架不要仅仅考虑眼前的利益,大量通过避税地来节约税款,也更多地要考虑如果在被投资国受到不公平待遇,其构架和利润模式是否能够获得母国在国际法框架下的保护,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失去强大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