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古代历史故事!(3)

2024-01-29 16:22     360kuai

但刘邦就是刘邦,他气宇轩昂地来到酒会的现场,对管账先生大喝一声:"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刘邦排行第三,故称季)!"当时,即使"贺钱千"就算豪客,出手万金简直闻所未闻。于是,主人下堂,把他迎到上席,奉若贵宾。管账先生连声叫苦,因为刘老三压根一个子儿没掏管账先生立即把刘邦不付账的无赖行为告诉了主人,没想到主人顿时对刘邦刮目相看。为什么呢?按说一个小小的亭长,不过是个最基层的"村干部",参加县里头面人物的宴会,又成了座上宾,却一个子儿没掏,肯定战战兢兢,局促不安。而刘邦没有一点儿这样的表现,跟这位开玩笑,跟那位拍肩膀,目中无人,侃侃而谈,这样的心理素质,谁见过?将来还怕没出息?所以,主人认定他是个"人物",得知他至今未婚,又把女儿送给他做了老婆。刘邦在起兵反秦之前,就是家乡的一个混混,说谎成性,过着落魄的生活,可谓失败至极,连他爸爸都断定他不会有出息,他的朋友萧何也评价他"多大言,少成事"。其实,难怪他干啥都不行,试问世界上哪个行当专靠说谎就能干出番名堂?经过无数次碰壁之后,刘邦终于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当皇帝,因为干别的都不成。从刘邦的例子可见,如果事事遵循礼仪道德,所史上多人是当不上帝的,中国带正被称为"圣上",实际情况恰恰反,多坐帝的品格不但不高,反碳纸,若让们成为道的、直是其二,温一说,即使市真成为圣人,信不足以统率自官。因为未死他们纯为了高的理念,价值观而投身什途的人意风毛角,更多的官员则然很强的功利目的太史公说过:"天下,皆为利来:天下擦,皆为利注。"说的是人的目的在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这话未免绝对,在历史上,不乏舍生取文的人,不为民请命的人,不经得起道德尺度衡量的堪称完美的人,比如三飞、文天样、史可法等,所以,绝不能认为道德教化完全归于无用。但也应承认,众生之中,品德高尚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奔忙一辈子,追求的不外"名利"二字。

一个人如果把利益作为唯一的目标,能期待他拥有高尚的道德水准吗?跟他们谈道德,岂不是对牛弹琴?所以,皇帝并非主要靠道德来治国。在古代官场,很多官员表面上道貌岸然,风度翩翩,光彩照人,其实骨子里跟市井无赖未必有太大的差别。几十年沉浮宦海的经历早把他们磨练成了老滑头,对皇帝的惯用伎俩是装傻、装疯、装聋、装哑、装可爱、装可怜,对朝廷能满就璃,能编就骗。治理这样一群官员,皇帝除了不断提出道的要求之外,更主要的办法还是运用权术。久而久之,道德甚至也沦为一种权术,比如拿道德做武器去打击政敌,拿道德当"化妆品"来让自己脸上有光,自以为是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责备别人一责备臣子,责备下属,责备百姓,责备小辈,说得义正词严,口干舌燥,痛心疾首,但说到底仍属于权术的运用。不过,说到帝王的权术,这又是古代社会的禁区了。君臣之间心照不宣,谁也不说破,因为一切说破,就截穿了古代政治的黑幕,穿了皇帝光彩照人的外衣,对彼此都没好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