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演义当中的空城计来说,不同的人有着众多的看法。其实就个人而言,空城计的发生,不仅是诸葛亮的临危不乱,更有着司马懿的特别的用意。
司马懿当时的处境堪忧
其实司马懿如果说不是后期的发生的高平陵兵变,或许就永无出头的机会。但是空城计的发生,也并不代表着一定的结果,在演义当中,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在面对一个城楼弹琴的人,完全可以派遣自己的先锋部队进城去查看虚实。亦或是用到自己的弓箭手,将城楼上的诸葛亮乱箭射杀,这相对于魏军来说,绝对是个绝佳的机会。
司马懿之所以选择退军,完全是为了自己着想。当时的司马懿因为常年在军中,尤其是作为托孤大臣而言,他当时的处境也是相当的微妙。如果不是蜀汉的大肆进军,朝廷自然也不会想到在家赋闲的司马懿。为了能够有个长久的用武之地,司马懿也必须有个可以让自己发挥价值的人或者事。诸葛亮的历次北伐的过程中,每一次的对手都是司马懿。这也为司马懿能够有利用价值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