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两位帝师的不同遭遇(2)

2023-09-12 09:22     360kuai

赵匡胤入学后,却并没有像父母希望的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反倒与陈"学究"闹起了别扭。"学究"一词,最早是专门名称,出于唐代的科举制度。唐代科举有进士、明经等科,其中明经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和"学究一经"几种。学究一经,表示学通一部经书。后来"学究"作为书生的美称,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但随著词意的变迁,"学究"一词也渐渐产生了贬意,人们开始把虽读诗书却"食书不化"、迂腐浅陋的人称为"老学究"、"村学究"。陈"学究"大概就是这样一位读书人。

赵匡胤虽然年幼,却性情直率,嫉恶如仇,不能包容别人的过失,与同学相处很不融洽。为此,陈"学究"经常教训赵匡胤,导致赵匡胤对这位老师兼校长很是反感。孩子心性,反感老师,当然就不会跟着老师认真听讲,好好学习。后来赵匡胤在后汉时移防汴梁,请一位"赵学究"做家庭教师,赵匡胤与赵学究相处甚得--据说这位陈学究,就是后来帮助赵匡胤登基称帝,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大宋宰相赵普。

赵普生于后梁龙德二年(922),如果赵普是在后汉建国的当年(947)来到赵匡胤家,时年25岁,赵匡胤已经21(虚)岁,赵匡胤的二弟赵匡义(后改名赵光义)比他小十二岁,生于后晋天福四年(939),当年9岁,他的三弟赵匡美(后改名赵廷美)比他小20岁,正是这一年出生。也许赵弘殷是为了教育赵匡义,才聘请了赵普。谁知赵普的到来,竟与比自己小五岁的赵匡胤情意相投,相处融洽,由此演绎出了一出"风云会",搅翻了后周天下,创建了新朝!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