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若用桓范计策,司马懿胜算几何?高平陵之后的曹马力量对比(8)

2023-12-16 17:22  360kuai

司马懿只能速战速决,不能让曹爽南下 这里还可以做一个进一步说明的是,司马懿当时分别以高柔和王观去控制了禁军,然而这种控制其实也是暂时的,司马懿曾经对高柔说,"君为周勃矣"其实也就是把此次行动视为当年铲除诸吕,安定刘氏天下性质的事情。换句话说,禁军当时之所以会临时性地听从司马懿等人的指挥,也是因为形势不明,大家都在观望而已。再换言之,司马懿之所以要不断地利用蒋济,尹大目等人去诓骗曹爽投降,其实也是因为他自己根本没有把握可以利用手中的军事力量去擒杀曹爽之故。 第二,中领军的部队,除了在洛阳城中护卫宫禁以外,还有一支在城外的别营。 《资治通鉴》: "范又谓羲曰:'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 桓范以上的这些话,其实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了司马懿不敢"硬来"的原因。 实际上,就洛阳和许昌的情况而言,司马懿完全是在行险。他所控制的洛阳禁军,大部分是曹爽旧部,只是暂时的"不明真相";而司马懿身边支持他的曹魏元老,除了个别死党以外,都不可能反对魏帝,即便从最市井化的角度来理解,这些人跟随司马懿"造反",并不会获得比现在更高的身份地位,但同时还要背负巨大的政治道德压力和风险。


司马懿发的誓有点多 所以,一旦曹爽带着魏帝前往许昌,可能根本就不会出现军事对抗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比曹马的军事实力,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二)地方军镇情况分析 有人说,如果曹爽南下许昌,司马懿完全可以说曹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把他置于汉末董卓或者曹操的位置,自己一样可以组织军队来"清君侧"。其实,曹魏晚期的情况和汉末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曹魏并未失德,除了尚未统一全国外,其国势正盛,和汉末"尺土一民,皆非汉有"的情况有着天壤之别。汉末汉室尊严荡然无存,汉廷的北军也形同虚设,汉室无任何实力可言。另外,曹爽本身就是曹魏宗室,是曹睿的托孤大臣,具有极高的合法性,在这一点上,也和董卓之流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司马懿想要在地方军镇中拥有号召力,除非另立魏帝。然而,这样就是把曹魏置于了事实上的分裂,这是大部分曹魏元老所不能接受的。 退一万步讲,即便出现了这种局面。我们也可以就地方军镇的情况做一个分析,看看司马懿究竟胜算几何。 首先是淮南,总体而言司马懿在淮南没有什么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