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禁止外戚干政是一项制度 《晋书·宣帝纪》: "(正始)八年夏四月……曹爽用何晏、邓扬、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 《宣帝纪》将郭太后被曹爽迁于永宁宫的事,系于正始八年,并把这件事和曹爽专权,与司马懿发生矛盾联系在一起。似乎在暗示曹爽大逆不道和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合法性。然而同是《晋书·五行志》又将此事记载在正始六年,《三国志·明元郭后传》则说齐王芳即位当年,郭太后就住在永宁宫了。 真相只有一个,据胡三省考证,其实郭太后一直就住在永宁宫,并非《晋书》所说的"徙"于永宁宫,《晋书》的说法完全是一种污蔑,目的只是为了抹黑曹爽和增强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合法性而已。 由此可见,郭太后在高平陵之变前后,颇有些"强行出镜"的感觉。目的也明显是为了增强司马懿的合法性而已。晋代史臣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叙事, 其实反而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司马懿的合法性极弱的事实。
曹魏禁止外戚干政是一项制度 《晋书·宣帝纪》: "(正始)八年夏四月……曹爽用何晏、邓扬、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帝不能禁,于是与爽有隙。" 《宣帝纪》将郭太后被曹爽迁于永宁宫的事,系于正始八年,并把这件事和曹爽专权,与司马懿发生矛盾联系在一起。似乎在暗示曹爽大逆不道和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合法性。然而同是《晋书·五行志》又将此事记载在正始六年,《三国志·明元郭后传》则说齐王芳即位当年,郭太后就住在永宁宫了。 真相只有一个,据胡三省考证,其实郭太后一直就住在永宁宫,并非《晋书》所说的"徙"于永宁宫,《晋书》的说法完全是一种污蔑,目的只是为了抹黑曹爽和增强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合法性而已。 由此可见,郭太后在高平陵之变前后,颇有些"强行出镜"的感觉。目的也明显是为了增强司马懿的合法性而已。晋代史臣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叙事, 其实反而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司马懿的合法性极弱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