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帝王更迭为何会如此频繁?原来祸乱在忽必烈时代已埋下(2)

2024-01-06 16:22     360kuai

公元1294年,忽必烈驾崩后,铁穆尔顺利登基为帝,是为元成宗。元成宗登基为帝后,立自己的独子德寿为皇太子,可惜德寿早夭,皇位继承出现空缺,就此在元成宗去世后,元朝陷入皇位内斗的动乱。

元成宗去世后,左丞相阿忽台拥护皇后卜鲁罕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安西王阿难答监国,并有意让阿难答称帝,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右丞相哈剌哈孙不认同皇后的做法,他们趁皇后不备发动大都政变。控制局势后,爱育黎拔力八达自感自己的实力不足以登基为帝,因此他率先拥护镇守和林的自己的哥哥海山为帝,海山得知情况后在元上都登基为帝,是为元武宗。(海山与自己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是前太子真金之孙,元成宗二哥的孩子

元武宗因自己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之后的元仁宗)在自己的登基过程中立有大功,因此册封自己的弟弟为皇太弟,相约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弟弟的儿子相互交替称帝,此即为武仁之约。元武宗去世后,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不过他上台后在继承问题方面违背与元武宗的约定,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并将元武宗的长子周王和世琜(后来的元明宗)外放镇守云南、次子图帖睦尔(后来的元文宗)放逐海南岛。元仁宗的做法让元武宗时期的旧臣皆敢愤怒,他们拥护元武宗长子周王和世琜叛变,结果虽然和世琜被击败,但和世琜并未因此丧命,而是逃到了与元朝不对付的察合台汗国。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