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三国——详解邓艾入蜀路线图(9)

2024-08-05 12:22  360kuai

虽然执行这一计划可以突破剑阁防线,但随着广武守军被击溃,邓艾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江油守军非常少,并且没有得到增援。江油关在蜀汉的行政建制中隶属梓潼郡,拿下它就等于打开了四川盆地的边门。田章和邓艾则可利用现成道路顺涪水而下直取涪城(这条道路名为"左担道"),然后复制刘备当年得蜀的路线,向南夺取绵竹关进入成都平原。江油关防守薄弱让人有些意外,景谷已经发生了战斗,成都方面不可能没有收到消息,在姜维等将在剑阁顶住钟会的情况下,刘禅哪怕是把自己的禁军调上去,也应该赶紧堵住江油这个缺口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征战,魏国对蜀汉有多少兵力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就在十万出头。蜀汉投降之后,献上的户籍人口统计也是"甲士十万二千"。当然,北伐的时候还会调集大量辅兵、民夫支援前线,所以诸葛亮组织北伐时,兵力最多时能够达到十万。这当中有半数在北境,如今多数已退至剑阁前线。成都再凑出两三万军队增援江油前线是没有问题的。

事实上,前往封堵邓艾的军队的确已经派出去了。领军的不是旁人,正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跟随他一起北上的还有张飞的孙子张遵(其父张苞早亡,并无演义中的事迹),黄权的儿子黄崇,李恢的侄子李球。由此大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剑阁阻击钟会的将领,包括:姜维、张翼、廖化、董厥、胡济都是在刘备时代都已进入政治舞台的一代将领。这当中只有姜维是刘备死后再入蜀的,但在魏国也已经从政。这批被派往江油前线的,则都是忠烈之后,属于蜀汉新生代。

可以肯定的说,这批忠烈之后是自愿请缨前往前线的,如果他们再挡不住邓艾,成都城中基本就再无敢战之将了。由成都出发迎战邓艾,有三个节点可以设防,由南向北分别是:绵竹、涪城、江油关。军行至涪城后,黄绪多次向诸葛瞻建议迅速沿涪水北进,在江油关、左担道一线依山地设防。

关键时候诸葛瞻却犹豫了。诸葛瞻之所以犹豫,一是涪城的位置重要,不管是剑阁还是江油顶不住,都得过涪城这一关再进成都;二是蜀汉之前并非把左担道当成重心来经营,没有成熟、现成的防御体系。相比之下,涪城一直是蜀地非常重要的城池,各种防御设施比较完善。当年刘备拿下涪城之后,还高兴的摆宴庆功,认为拿下涪城便大事已定。换句话说,诸葛瞻的犹豫是到底守关还是守城。这么一犹豫,江油关就慌了。江油守将叫马邈,见前有魏军压境,培城的援军又迟迟不来增援,遂率军投降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