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一失,魏军就如水银泻地一般进入了河谷平原地区。平原作战本来就是魏军的强项,双方的前锋部队一接战,诸葛瞻就为他未能及时抢占有利地形感到了后悔。涪城对应现在的四川省绵阳市,处在宽阔的涪江平原上,后悔也不能让这座城的地形变得更加险要。于是在前锋部队落败后,诸葛瞻决定退守绵竹。绵竹的情况在刘备谋蜀时已经介绍过,有关、城之别,绵竹关的话位于龙泉山脉中的谷地,绵竹城位于龙泉山西南麓。成都平原是龙泉山与龙门山合围而成。既然诸葛瞻没能抢占江油关,让邓艾顺利出了龙门山,那么再想据险以自守的话,绵竹关算是一个选择。
邓艾见诸葛瞻退守绵竹,便写了封劝降信送过去。承诺诸葛瞻如果归顺的话,自己一定上表封他为琅琊王。琅琊是诸葛瞻的祖籍地,不过封王一事就有点信口开河了,连司马昭能做晋公一事,都还在走谦让的程序,又怎么可能让一个降臣做王。邓艾却并没有意识到类似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为自己的身死埋下了伏笔。
诸葛瞻却被这个许诺所激怒,不仅杀了使者还决定率军出击,与魏军决一死战。此时的诸葛瞻认为自己内不能除去黄皓,外不能制衡姜维,亲自领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有此三罪实在是个有负国恩。唯一能够为自己和父亲保存颜面的做法,就是与对手决死。1600多年后,喜读三国的张自忠将军,固执的冲入敌阵,以身殉国,心情大抵如此。
所有人当中,黄崇是最不用担心降魏后待遇会不好的。当日他的父亲被迫降魏,最后做到了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这一背景,却丝毫没有影响黄崇的选择。其实在诸葛瞻没有听他的话抢占有利地形,黄崇就已经知道大势已去,做好了殉国的心理准备。当时的他痛哭流涕,不是为自己哭,而是为蜀汉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