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顶级家族的100年:失败,却值得所有人尊敬(12)

2024-10-24 12:02  360kuai

梁启超经常对孩子们说:"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梁氏家族寒苦出身,一定要勤俭、朴素、务实、好学,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外流亡14年,虽然经济窘迫、生活困难,但却始终笔耕不缀、不减志气,在"身教"这一点上,梁启超首先是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子女。

在日本流亡时,梁启超亲自教长女梁思顺读书写字,还教她写诗作词,后来梁思顺成为著名的诗词专家,写出《艺蘅馆词钞》,也得益于梁启超对她幼年即开始的手把手教育。

为使女儿文理全才、均衡发展,梁启超还专门为女儿请了家教学习"数理化",并且在家中自己建了一座实验室,教育理念在晚清的社会中,可谓超前又全面。

在打好子女的知识积累时,梁启超又非常重视子女的"德育"工作,梁启超曾在《变法通义》中强调:"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因此他非常重视孩子们在童年时期的教育,他常常对孩子们说:要忠厚为本、不可损伤人格,"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常思报社会之恩"、"但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

尽管脱身于旧知识分子家庭,但梁启超在生活态度上,却主张"趣味主义"、拒绝"哭丧着脸",他教育孩子们说:"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在他的影响下,梁启超的子女们大多性格开朗、风趣幽默,学有成才而不枯燥,做严肃君子又不失风趣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