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司马懿之所以能够被重新启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诸葛亮的存在,如今诸葛亮已死,司马懿知道自己对于曹叡而言已经失去了起初的利用价值,他虽然有意通过蜀魏之争谋取利益,但是考虑到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和反对他的人愈发强大,所以,司马懿并不会竭尽全力对蜀汉用兵,老谋深算的他,深知一旦自己此时攻入蜀国生擒后主,自己很快也会因为功高盖主而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综上所述,所以司马懿在这件事上显得三心二意也不是没有道理。而我们看到,不久后曹叡英年早逝,魏国陷入权力争斗的乱局,司马懿趁机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夺取魏国大权,此后由于"淮南三叛"的因素司马懿再度伐吴,但在期间病逝,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三国乱世平定的那一天。
结语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司马懿,都是当时那个年代的佼佼者和不可多得的帅才,自古许多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也十分乐意将二人的较量进行对比分析以达到舆论效果。但是,从史学和当时外交环境以及蜀魏两国国内情况来进行重点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对于诸葛亮死后蜀魏战争表现得并不热情,他有他自己的考虑和理由,这其中既有司马懿所无法控制的因素,也有司马懿本人对于自己前途和家族未来的谋划,所以,在当时那种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下,司马懿的判断可以说是极为准确的,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何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再无伐蜀之心,钟情于魏国权力框架重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