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年,曹操南征,徐庶带着母亲随刘备南撤。徐庶的母亲在长坂坡被曹军俘获(刘备的两个女儿也被俘获),得知消息后,徐庶为保全母亲向刘备辞别,投曹营去了。曹魏时期,徐庶官居御史中丞。徐庶到了曹营,徐母见了儿子对他破口大骂,然后以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错已铸,老母已逝,徐庶遭遇重大打击,从此不为曹操献一谋一计,诞生了一个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当然,徐庶因为"愚孝"而弃明主刘备投曹操,这是《三国演义》里的记载,世人对此也深信不疑。
其实徐庶的离开,不仅仅是因为母亲,毕竟忠孝两难全,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忠在孝之前,有多少人是舍弃孝而保全忠,徐庶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因此他离开刘备是另有隐情。徐庶和刘备相处时间不长,他一开始是因为刘备效忠汉室而跟随他,可是经过这段时间的交往,他早已将刘备看透,他知道刘备和曹操一样,对汉室并没有那么忠心,既然刘备和自己的目的不一样,徐庶也就没必要留在刘备身边。
徐庶的离开并非是孝顺,更何况徐庶刚到曹营,他的母亲就自杀了,所以徐母并不是徐庶的牵绊。如果一开始曹操可能会派人监视他,不让他离去,可是后来徐庶可以有大把的机会离开,他却没有离开,由此可见,徐庶舍弃刘备,只是因为刘备和曹操一样,都是想要颠覆汉室的人。徐庶更忠于汉室,虽然他只是个书生,可是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服务汉室,比起刘备的虚伪,徐庶更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