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发动北伐?他为什么不能养精蓄锐几年?(8)

2024-05-19 10:02  360kuai

历史学者: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我们算一笔账就行。天下一共14个州,蜀汉占一个,东吴占三个,剩下的都是曹魏的啊。如果说休养生息,那么曹魏休养生息的效果要远远超过蜀汉。我们算一笔账,你就会明显休养生息会发生什么。

如图所示,曹魏的人口比蜀汉的人口多,蜀汉增长一个人,那曹魏就要增长4.7个人。如果休养生息三十年,曹魏会增加400多万人,而蜀汉只会增加94万人。也就是说养精蓄锐的后果不是你越来越强,而是敌人越来越强。那么养精蓄锐的意义是什么?意义就是创造一个巨无霸,然后去用鸡蛋碰石头?诸葛亮断然不会干这种蠢事,北伐越早越好,趁差距还不是很大,北伐还是有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伐的成功率一定会越来越低。

记者:我明白了,可我不明白为什么南征之后就要北伐?

历史学者:不是说南征之后北伐的,而是曹丕死后才北伐的。公元226年正月,曹魏的最高统治者曹丕去世。公元226年三月,诸葛亮正式北伐。显然易见,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就是曹丕死了。曹魏群龙无首,新任统治者曹叡根本就不是诸葛亮这种老油条的对手。试想一个,一个温室里面的花朵,一个饱经风霜的丞相,后者的执政能力肯定远胜曹叡。此时正是北伐的最佳时机,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综上所述:诸葛亮北伐的时机并没有问题,只不过是输了而已。诸葛亮是一个敏锐的政治家,他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绝对不是后人口中的什么穷兵黩武。后人牵强附会,过度解读诸葛亮北伐是因为派系之争。这说法并不对,因为益州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北伐的,而东州人和荆州人也不都是坚持北伐的,所谓的地方派系之争完全可以说是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牵扯到地域上就有点不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