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卖扣肉被判赔5万又被告诽谤,职业打假专盯“弱者”?(2)

2022-04-24 17:00     搜狐

以职业打假人的精明头脑及敏锐嗅觉,当然会找最有利于他们的司法领地。面对欺负弱小的指责,邵某某强硬回应:他即使不道德但合法。可捏造重庆地址这事曝光,邵某某聪明反被聪明误,暴露了自己的"硬伤"。

这一曝光想必也让当地法院感觉尴尬。对个体商户成为职业打假人的"猎物",判赔5万巨额赔偿,客观上的社会影响很不好。舆论都认为王女士掉进邵某某精心设计的法律陷阱,比如他说扣肉好吃,所以回购,即使150份明显超出合理消费范围。而且扣肉本身没过期没变质,没有质量问题,法院罚十倍算不算夸张?

此外,法律没有区别职业打假的对象已经从大企业降格为小商贩,过去那种针对制假售假企业"退一罚十"的赔偿义务,同样地让个体户承担,是否合理?法律的公平公正又要如何体现呢?王女士在被职业打假人降维打击,被法院判决败诉后仍不服输,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也是争取司法重新权衡的机会。

由职业打假人"开球"的知假买假案,看似王女士已经无法挽回,现在出现了邵某某虚构重庆地址,其试图锁定管辖的职业算计被粉碎,重庆某法院其实相当尴尬,眼看这"球"滚到了法官脚下。是硬着头皮,无视明显的司法漏洞,顺着职业打击人的营利模式踢下去?还是从职业打假人的下层设计中挣脱,维护司法尊严?

退一步说,即使管辖异议需要在举证期间提出,超过举证期间视为接受该法院管辖,不过职业打假人如此明目张胆地违规建立管辖连接点,判决到底算是有问题还是只算瑕疵,法官、法院甚至上级法院恐怕都已经不能坐视不管了。王女士申请再审,加之有了邵某某虚构地址的进展,这件争论激烈的案件重新站在某个起点上。

最后多说一句是,职业打假人在企业那已经很难找到空间,没有胜算,现在他们将合理利用法律的矛头指向个体户,令他们的道德形象一落千丈,他们从提高商品质量的"啄木鸟",背上了欺辱弱者的不道德标签。知假买假在残存的地区寻求很可能是无辜的"猎物",这是不对称的所谓打假模式,司法理应给出有公信力的判决引导。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