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8万货车司机的“疫情历险记”,三年了还没到头(3)

2022-04-22 09:54  海外网

跑车效率也在降低。"16.2%的人说3月份相对于2月份跑车趟数减少80%以上。也就是以前一个月跑10趟,现在可能就跑2趟。"周潇说。对于有稳定客源的朱文强来说,趟数也减少了。2019年,朱文强从湖南到上海每个月能跑5趟,这一两年每个月都只能跑三趟半。

武汉司机张涛也有同样的感受。他在湖北省内跑,以前一个月能跑40多趟,现在勉强跑够25趟才能保本。以前从武汉到宜昌,一趟单价在1600元左右,现在降到了800~900元。

油价和过路费却在持续走高。"今年油价涨到了7元多,而在2020年,油价才接近5元。"朱文强说,疫情之前卡车司机会选择以国道为主、高速为辅,节省过路费。现在由于疫情管控,行程码不符合规定就无法下高速,只能一直开高速路,过路费就增加了。

1728万货车司机的“疫情历险记”,三年了还没到头

3月底,张涛在从武汉支援上海的车上。图/受访者提供

"大家都说,以前是一台卡车养一家人,现在是一家人养一台卡车。"张涛说,过去他是跑长途跨省运输,但由于长途收入逐渐降低,他已经只跑省内运输。

根据2020年《"疫情下的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疫情发生后从事长途运输的司机相比于疫情发生前下降 5. 1%。长途卡车司机将运输方式转变为短途运输,而运输距离的变化同时意味着货源渠道与工作节奏的改变, 这势必会对卡车司机的工作与生计造成重要影响。

在过去,一辆卡车往往有两个驾驶员,轮流开车,每个人工资7000~7500元。现在由于养不起两个驾驶员,"只留一个驾驶员,工资给你加点"。

根据2021年《 疫情一周年来卡车司机的工作与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超过七成的自雇卡车司机认为 "运价低" 是当时跑车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孟勇认为,随着货运平台的出现,卡车司机在找货更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透明、平台垄断、运价下跌的问题。

"公路货运业其实是受技术变迁影响特别大的一个行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闻翔指出,对于今天的卡车司机来说,不管是拉活、接活,还是彼此之间沟通联系,以及寻求或组织援助,都是通过各种App、微信群完成的。"互联网与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这个行业的组织与运作模式。"尤其是自2014年以来,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被大规模引入公路货运业,互联网物流平台崛起,且成为自雇卡车司机寻找货源的主要渠道。而最大的两个互联网物流平台已经在2018年实现合并,从而占据了平台市场90%的份额。

从总量上看,互联网平台交易只占整个货运市场的两成,但是沈原团队的《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指出,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及其垄断趋势已然改变了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使得货运环节的利润趋于透明,且利润分配向平台倾斜。互联网平台虽然提高了司机寻找货源的效率,却压缩了司机的议价空间,在平台上多个卡车司机竞争同一个订单的"抢单"模式,使得运价被不断压低。"由此,处于公路货运体系最底层的卡车司机承担了行业整体利润下降的终端压力。"

"以前没有货运平台的时候,谈价格会考虑返程空单,现在接单更方便,返程空单的情况少了,价格自然下降了。"朱文强说,由于以前找货慢,当时还流行物流停车场,驾驶员在返程找货途中可以在里面的宾馆、饭店休息。"现在物流停车场都倒闭了,大家都在网上接单,卸完货随便找个地方休息,生活质量下去了,钱也没有多挣。"

不过,朱文强说,4月以来,运价有所上浮,"因为不少司机被滞留或是被隔离,市面上暂时出现了车辆紧张的情况。"

"疫情让人们对卡车司机有了偏见"

卡车司机作为一个相对高薪的蓝领行业,也一直面临着高危险性、高时间付出等成本。上述货车司机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两三年后不再干这行,因为"太累了"。

他们往往在晚上上路,白天卸货。"通常一个晚上都在赶路,休息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孟勇说,如果装货晚了,路上就没有时间休息。孟勇需要给9米6的车厢盖雨布,最快得一个多小时,中间要歇两三次。天热的时候,衣服全是汗水。

他们也很少回家。从正月十三开工起,朱文强没有回过家,尽管上海离他江苏老家隔得并不算远。"一回家,这个月可能贷款就还不上了。"他说,另外由于孩子上初三,他担心带星的行程码会导致孩子停课,他都尽量不回去。

"现在去了疫区的卡车司机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疫情下,他们还面临着心理上的委屈。孟勇说,在上海,一些片区流动在路上的卡车司机面临着无人管理的情况。"最近的200米以内的小区都不让我做核酸。"孟勇说,"那感觉好像低人一等,也不知道如何实现全员核酸。"

这种整个卡车司机群体的"下沉感",其实并不是仅仅从疫情开始。"原先卡车司机是那种一个方向盘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独立自主的劳动者形象,这种形象在今天也日益幻灭,乃至蜕变为行业链条里的一枚被动棋子的形象。"闻翔指出,收入水平的下降和职业生态的恶化,意味着卡车司机已经从过去颇具吸引力的职业变成了一个"鸡肋"。

1728万货车司机的“疫情历险记”,三年了还没到头

4月12日中午,云南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灯根卡点,芒信边境派出所民警将做好的"爱心餐"送到滞留在卡点附近货车驾驶员的手中,赢得了驾驶员的点赞。图/中新

张涛曾组织爱心车队为武汉、西安、石家庄、吉林等疫区送物资,车队共有40多名卡车司机。3月29日,他和队员共11名司机运送了100多吨防疫物资到上海,一台车的油费和过路费等成本贴了3000元左右。回到武汉后,他在隔离点隔离了14天,目前还在居家监测。

然而,在4月15日,他决定解散爱心车队,不再承接任何防疫物资运输。"劳动没被尊重。"张莉说,卡车司机作为抗疫环节中的一员,并未受到如医护等工种的补贴和认可,各地的防疫政策反而给卡车司机带来了麻烦。

"疫情让人们对卡车司机有了偏见。"孟勇说,他的车是上海牌照,现在去哪都寸步难行。"上海还没有封的时候,去温州刚到收费站,进入监控范围,工作人员就已经开着大喇叭通报车牌号了。"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此前上海粮油运价从7000元涨到每车最高3万元,仍然没有司机接单,物资无法发运。"没人想去疫区了。"张莉说。

周潇建议,各地疫情防控的政策应尽量统一标准,核酸检测结果互相承认;对行程码带星的问题不应一刀切,处理方式应更人性化。即便行程码带星,如果没有在风险区逗留、有合格的核酸检测报告,应考虑对驾驶员放行。

"在高速路口、服务区提供更便利的核酸检测服务,同时有更多渠道公开各地的防疫政策,方便驾驶员提前规划。"周潇说,对于有卡车购车贷款的驾驶员,考虑无息延期还款。"也建议工会和其他政府部门,给卡车司机提供在途的生活服务如吃饭、充电等帮助,以及因疫情致困的卡车司机家庭提供救助。"(应受访者要求,朱文强、张莉、孟勇、丁刚、杨清华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