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选官制度:曹魏兴盛原因与九品中正制的发展(8)

2025-01-23 08:23  360kuai

到了两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已经失去初衷,成为门阀世族巩固自身地位的有力手段。几乎九成以上中正官,皆是世家出身,因此他们在选拔人才时,自然会优先考虑世族之人,故而便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如东晋时期,琅琊王氏逐渐在众多世家中脱颖而出,其势力之大,足以与司马氏分庭抗礼。当时民间谚语有说道:"王与马,共天下"。历史上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便出自琅琊王氏。

三、九品中正制倾颓的根本原因

自曹魏至两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度逐渐倾颓,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从表象上看,中正官的主观意愿直接影响应举者的品第。缺乏约束之下,中正官极容易被收买,进而行徇私舞弊之事。因此对门阀世族来说,他们完全有能力让中正官轻易改变自己的主观意愿。不过九品中正制倾颓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是一种"权宜之计"。

曹魏首创九品中正制,是出于当时战乱不休的背景考虑。西晋卫瓘曾说道:"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